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

    于海英;张修竹;刘爱书;张妍;

    目的:探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确定学习障碍儿童的标准,先确定学习障碍儿童,然后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把学习障碍儿童进一步分为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组(23人)、言语型学习障碍组(28人),然后按1:1比例选取对照组(51人)。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三类情景,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和清晰两种情况。对三组儿童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果:①清晰权威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编码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2.35±1.15)vs.(3.25±1.27),P<0.01];对人物意图的判断,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选择"恶意"的比率(65%)高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29%)(P<0.05);在工具效能感上,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选择有效的比率(74%)高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36%)(P<0.05)。②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在每个情景故事下的总反应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模糊同伴加入情景:(1.17±0.49)vs.(1.69±0.86),P<0.01;清晰同伴加人情景:(1.09±0.28)vs.(1.69±0.96),P<0.01;模糊同伴激惹情景:(1.09±0.41)vs.(1.49±0.78),P<0.05;清晰同伴激惹情景:(1.17±0.49)vs.(1.65±0.95).P<0.05;模糊权威情景:(0.96±0.36)vs.(1.37±0.72),P<0.01;清晰权威情景:(1.00±0.30)vs.(1.37±0.59),P<0.01]。结论:①清晰权威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编码精确性不如对照组儿童;对他人意图的判断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倾向于敌意归因;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工具效能感高。②在每个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对照组儿童生成策略少,反应不灵活。

    2008年11期 787-790+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98 ]
  • 父母分歧对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高雯;陈会昌;

    目的:考察冲突程度较低的父母分歧频繁程度对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方面的父母分歧导致各种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方法:从前期研究样本中,选取父母报告均完整的儿童103人(男42人,女61人),采用互动适应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表要求父母分别报告彼此之间分歧的频繁程度和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父母分歧总分(2.35±0.44)对儿童退缩、焦虑和身体疾病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3、0.22、0.20,均P<0.05)。其中,行为分歧可以预测退缩、焦虑、社交不良、多动/注意问题(β=0.31、0.26、0.20、0.20,P<0.05或0.01);重大决定分歧可以预测违纪(β=0.27,P<0.01);对待朋友分歧可以预测攻击(β=0.25,P<0.05);教育分歧可以预测身体疾病(β=0.26,P<0.01);生活目标分歧可以预测分裂样/强迫倾向(β=-0.22,P<0.05)。结论:父母分歧的频繁程度对7岁儿童的内部问题和身体症状有明显的影响,父母分歧与多种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联系可能与儿童的认知能力、父母分歧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关。

    2008年11期 79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655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837 ]
  •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

    周丽;高玉峰;邱海棠;杜莲;郑玉萍;蒙华庆;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重庆市34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2%;(2)农村留守中学生MHT总分、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如,MHT总分(42.7±1.1)vs.(33.6±1.6),P= 0.004];(3)留守组学生的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因子分[(8.8±0.4)vs.(7.6±0.5)、(7.9±0.4)vs.(6.3±0.6)、(4.4±0.2)vs.(3.0±0.3),P=0.031、0.027、0.000]及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付方式因子分[(6.2±0.6)vs.(3.9±0.2);(7.3±0.2)vs.(4.8±0.2),P=0.008、0.006、0.000]均高于非留守组;(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中学生MHT总分与消极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量表中除丧失因子外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0.26~0.48),生活事件量表中丧失因子与MHT各因子相关性最低,应付方式问卷中懈决问题因子与MHT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呈负相关(r=-0.21~-0.33);(5)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因子中36%~53%的变异。在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消极应付方式中幻想因子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61%。而学习压力因子对学习焦虑最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为38%。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应付方式和消极应付方式都与心理健康相关,但消极应付方式对其影响更大。

    2008年11期 796-800+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601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812 ]
  • 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初二学生的信息加工速度比较

    王恩国;时金献;刘昌;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学生的信息加工速度。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选取4所中学,对共118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使用学习适应性测验、学习困难最表结合学校考试成绩和瑞文智力测验筛选出语文困难26人、数学困难29人、双困难29人和对照组学生28人。所有学生均完成数字抄写、圆点位置比较、符号比较和字母比较4项加工速度任务测试。结果:四组学生完成4项加工速度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困难组4项任务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如,对照组与3个学习困难组数字抄写得分分别为:(68.1±6.8)、(59.9±8.8)、(59.4±7.0)、(53.5±7.3),P<0.001];双困难组数字抄写和字母比较任务得分[(53.5±7.3),(15.8±2.8)]低于语文困难组[(59.9±8.8).(19.3±2.8)]和数学困难组[(59.4±7.0),(18.5±2.5)](P<0.05);数学困难组[(10.8±3.1),(16.2±2.3)]和双困难组[(11.9±3.0),(14.5±2.1)]圆点比较和符号比较任务得分低于语文困难组[(14.0±3.0),(17.6±2.4)](P<0.05)。所有加工速度任务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29-0.78,P<0.001),数学成绩与加工速度的相关高于语文成绩与加工速度的相关(r=0.48-0.56;r=0.35-0.42)。结论: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学生的加工速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数学困难和双困难组的缺陷程度高于语文困难组。

    2008年11期 80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91 ]

心理卫生评估

  • 北京某综合大学一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李雪霓;刘海骅;刘肇瑞;郭琦;黄悦勤;

    目的: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北京某综合大学9个院系的所有一年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使用Beck抑郁问卷、Beck焦虑问卷、Beck无望问卷、青年健康危害行为问卷(YRBS)、人格障碍诊断问卷-4(PDQ-4)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及相关心理行为问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一学年内自杀意念和一周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055人填写了问卷,一学年内自杀意念的报告率8.1%,危险因素按OR值大小排列依次为有物质滥用(OR=4.37,95%CI:2.27-8.41)、一学年内有过明显抑郁情绪(OR=3.21,95%CI:2.20-4.68)、一学年内使用过远程求助(OR=1.78,95%CI:1.13-2.81)、一周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OR=2.14,95%CI:1.36-3.37)、分裂样人格因子分(OR=1.21,95%CI:1.07-1.37)、边缘人格因子分(OR=1.23,95%CI:1.09-1.38);一周内自杀意念的报告率5.5%,危险因素按OR值大小排列依次为一周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OR=4.62,95%CI:2.86-7.46)、阳性精神障碍家族史(OR=2.96,95% CI:1.34-6.56)、一学年内有过明显的抑郁情绪(OR=2.35,95%CI:1.49-3.69)、女性(OR=1.65,95%CI:1.09-2.52)、边缘人格因子分(OR=1.50,95%CI:1.30-1.72)、分裂型人格因子分(OR= 1.17,95%CI:1.03-1.34)。文科专业显示为一学年内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OR=0.63,95%CI:0.41- 0.95)。大一学生一学年内寻求精神卫生服务的比例占12.5%,9.8%使用远程求助方式。在使用当面求助方式上女性多于男性(4.8%/2.9%.x~2=4.42,P=0.035);报告有自杀意念者一学年内总体求助、当面求助、远程求助比例均高于无自杀意念者(22.5%/11.3%、7.4%/3.2%、18.2%/8.9%,x~2=23.0、10.3、19.7,P<0.01)。结论:大学生自杀风险的筛查指标除自杀意念外还应考虑纳入抑郁、物质滥用、人格特点、阳性精神障碍家族史。大学生精神卫生服务宜从鼓励求助行为、主动提供延伸式服务、大力发展网络精神卫生服务三方面入手,提高服务质量。

    2008年11期 806-810+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906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959 ]
  • 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及大学适应状况

    王中会;王晶;

    目的:探析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及大学适应的状况。方法:在北京市某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81名女大学生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大五"人格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比例分别为23.8%、24.1%、25.1%、27.1%;(2)双性化女大学生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得分均最高[如外向性(3.7±0.4)],神经质得分最低(2.1±0.6);未分化型女生相反,上述正性特征得分最低(如外向性3.1±0.5),而神经质得分最高(2.8±0.6),其他两型情况居中;(3)在心身症状方面,双性化女生各因子评分均处于低端,未分化女生均处于高端,如双性化者和男性化者焦虑得分均为(1.4±0.4),而未分化和女性化者得分分别为(1.6±0.6)和(1.6±0.5);(4)在大学适应方面,双性化女大学生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最高,未分化女大学生分数均最低,如人际关系适应双性化者得分为(37.6±5.7),而未分化者得分为(29.4±6.5),其他两型居中。结论:在群体趋势上,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大学适应状况优于未分化性别角色女大学生,在量表得分上得到验证,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支持。

    2008年11期 811-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3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11 ]
  • 睡眠剥夺影响执行控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邵永聪;毕国华;叶恩茂;温博;郭磊;王富贵;杨征;

    目的:探讨完全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对大脑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以13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两次Go/No-go测验,同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第一次在正常睡眠后12小时完成,第2次间隔3周在睡眠剥夺36小时后完成。结果:与睡眠后的Go/No-go测试成绩相比,睡眠剥夺后被试的正确击中率下降[(0.99±0.01)vs.(0.97±0.04).P<0.05)],错误反应率增高[(0.04±0.04)vs.(0.10±0.08),P<0.05]。fMRI结果显示前扣带回皮质活动降低[(-0.391±0.003)vs.0;P<0.05],前额叶皮质活动明显增强[(0.653±0.003)vs.0;P<0.05]。结论:睡眠剥夺36小时导致执行抑制功能的显著下降,前额叶皮质出现功能代偿是维持认知作业的重要特征。

    2008年11期 816-819+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18 ]

综合医院心理卫生

  • 综合医院老年和成年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特点比较

    姜荣环;刘朝忠;吕秋云;周沫;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特点。方法:对一年内本院记录在案的所有精神科会诊的292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人口学资料、会诊科室和原因、主要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的诊断、会诊原因和精神科诊断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并与232例成年患者(18-64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患者会诊的性别比例相当(男性50%,女性50%),会诊时精神障碍的病程≤1周占30.2%,并多于成年组(21.7%,P<0.05);老年患者会诊的主要科室依次为内科、外科、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会诊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病发作(36.1%)、行为紊乱(14.4%)、抑郁障碍(14.4%)和焦虑障碍(10.3%);多系统疾病(27.0%)和循环系统疾病(17.1%)是导致入院的主要躯体疾病。谵妄(24.5%)、抑郁障碍(21.6%)和焦虑障碍(11.5%)是老年患者主要的精神障碍诊断。老年患者谵妄、痴呆的比例高于成年组(老年组分别为24.5%和14.9%,成年组分别为11.1%和1.8%,P<0.01),而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物质相关的障碍的比例低于成年组(老年组分别为6.5%和2.2%,成年组分别为15.1%和6.7%,P<0.05)。结论:谵妄、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主要的精神障碍,提示有必要加强联络会诊培训中对这些障碍的正确识别和处理。

    2008年11期 820-823+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33 ]
  • 接受体外循环的先心病患儿认知功能的动态研究

    范祥翠;李大珍;石远;徐颖;叶茂;

    目的:研究0~4岁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神经认知功能的情况。方法:对110例0~4岁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紫绀型36例,非紫绀型74例),在术前、术后1周、1月用Ge- sell发展量表进行神经认知功能测评。结果:患儿术前神经认知功能处于中下水平,紫绀型患儿的应物能、应人能、运动能、语言能得分均低于非紫绀型患儿[(81.5±7.0)vs.(87.7±7.3)、(80.7±6.8)vs.(87.7±8.1)、(79.2±6.4)vs.(87.2±8.7)、(80.8±6.1)vs.(87.4±8.6),P<0.001或0.01];4个方面得分术后1周均低于术前[如应人能:(82.8±7.7)vs.(85.4±8.3),P=0.002],术后1月均高于术前[如应人能:(91.3±6.2)vs.(85.4±8.3),P=0.001];年龄与应物能、应人能、运动能、语言能均呈负相关(如术后1周年龄与非紫绀型应人能β=-3.7,与紫绀型应人能β=-0.6);非紫绀型组的ICU停留时间与术后1周应人能、运动及术后1月应人能呈负相关(β=-0.6、-0.4、-0.4);非紫绀型组与紫绀型组的最低鼻咽温与术后1周语言能呈正相关(β-1.7、2.7);紫绀型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1周认知能力的4个方面及术后1月应物、应人呈负相关(β=-9.6、-3.9、-3.4、-4.7、-3.9、-7.8)。结论:接受手术时的年龄越大认知功能水平越低;在短期内,ICU停留时间、最低鼻咽温、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有影响,且对紫绀型患儿的影响大于非紫绀型患儿。

    2008年11期 824-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54 ]
  •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

    蒋丽雅;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放松疗法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07年9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90例,按照其入院日的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基础心理护理+放松疗法,101例)和对照组(仅基础心理护理,89例);心理干预前及干预结束1月后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观察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住院日及干预后两组SAS、SDS分数变化情况;随访出院后6月内再次因CHF住院率。放松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每日1小时,为期4周。结果:①实验组及对照组间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照顾者身份、心功能分级、是否公费医疗、能否自理、CHF病程及心理干预前SAS、SDS分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我院老年CHF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是45.8%和52.6%,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是5%~10%和5%);③心理干预后,实验组SAS得分由(42.3±6.8)降低至(32.8±6.1),SDS得分由(41.8±6.1)降低至(32.2±5.4);对照组SAS得分由(41.8±6.5)降低至(37.0±6.3),SDS得分由(41.0±5.9)降低至(36.4±5.9),实验组SAS、SDS得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29.8±1.4)vs.(32.6±2.6)],而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出院后6月内再次因心衰住院率低于对照组(7.9%/ 20.2%,x~2=6.064,P=0.014)。结论:①我院老年CHF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②放松疗法对老年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肯定并可改善预后。

    2008年11期 829-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507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768 ]
  • 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在失眠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胡恒芸;刘诏薄;陈秀湄;欧阳招娣;裴梅香;邹海云;

    目的: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探索患者睡眠障碍与哪些歪曲的信念有关,针对歪曲的信念进行睡眠实践教育,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方法:连续收集62例以失眠为主诉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基础上进行睡眠健康教育。试验组针对患者自身存在的歪曲信念态度进行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入组前及入组后每周,应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进行测评,同时让患者评价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果和对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结果:健康教育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DBAS得分均高于入组时[(111.0±8.7)vs.(88.9±12.3)、(93.5±17.2)vs.(81.3±19.2),P=0.001、0.010],而PSQI得分均低于入组时[(5.5±2.1) vs.(10.9±4.4)、(9.0±2.1)vs.(11.5±3.6),均P=0.001];健康教育4周后对照组的DBAS得分低于实验组,而PSQI得分高于实验组。健康教育后试验组对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果满意的比例均明显提高,睡眠时间满意的比例由18/31到30/31,对睡眠质量满意比例由8/31变为23/31,对睡眠效果满意比例由8/31到21/31(均P<0.05)。试验组对睡眠时间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0/31 vs.14/31,P<0.01),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8/31 vs.5/31,P<0.05)。结论:试验组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睡眠信念有了明显的改善,睡眠质量有了提高。

    2008年11期 833-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12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748 ]

精神障碍研究

  • 强迫障碍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廖力维;黄悦勤;钟宝亮;

    目的:探讨与强迫障碍发生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以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61名强迫障碍患者及按照性别、年龄(±3岁)、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1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负性事件[(40.8±50.6)vs.(13.8±21.4)]、家庭实际亲密度[(61.0±14.0)vs.(66.7±11.3)]及适应性[(39.9±12.0)vs.(47.3±9.5)]、积极应对[(25.7±6.4)vs.(36.0±6.1)]、消极应对[(37.3±5.5)vs.(31.3±5.8)]、父母养育方式[如病例组父亲情感温暖(42.6±12.6),对照组(47.9±10.7)]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迫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是积极应对(OR=0.14;95%CI:0.06-0.32);危险因素是消极应对(OR=3.74;95%CI:1.30-10.82)及家庭适应性之差(OR=5.97,95%CI 1.61-22.14)。结论:个人应对方式及家庭关系与强迫障碍发生有关联。

    2008年11期 837-841+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00 ]
  • 香港华人的普通精神障碍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关系

    张斌;荣润国;

    目的:探讨普通精神障碍(common mental disorder,CMD)与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若干香港居民进行电话访谈。根据Kish方法选取访谈对象。年龄限定在18-65岁。采用结构式问卷了解SES(性别、年龄、婚姻、教育、工作、家庭收入、住房类型和面积),采用自我评定量表(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SRQ)评价CMD。结果:收回有效问卷9851份(71.7%),根据粤语版本划界点(≥5),3358名访谈对象(34.2%)存在CMD。总体而言,低水平SES更易出现CMD。修正年龄、性别和SES相互作用后,婚姻稳定(OR=0.763,0.697-0.835)、教育程度高(OR= 0.766.0.708-0.830)、住房面积大(OR=0.906,0.849-0.968)是减少CMD的关键因素。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婚姻、教育和居所是其中的重点。

    2008年11期 842-846+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94 ]
  • 盐酸氟西汀治疗酒依赖临床疗效研究

    郑晓华;李延知;桑红;燕丽娟;董之虹;段然;张跃文;

    <正>应用盐酸氟西汀治疗酒依赖戒断期过后的患者,并与同等条件的未用抗抑郁药物的酒依赖患者作对照,探讨5-羟色胺再摄取抑抑剂(SSRIs)对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

    2008年11期 847-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2 ]

综述与讨论_综述

  • 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进展

    赵萌;黄悦勤;

    <正>1概述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作为一种快速便捷获取信息的来源,已经渗透到了每个现代人的生活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发布的《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的上网用户总数已突破2.1亿,35岁以下的人群占81%,其

    2008年11期 850-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719 ]
  • 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影响

    王纯;张宁;张婕;张亚林;

    <正>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对心理疾病和心理卫生问题的治疗方法已有百年历史,但以往对心理治疗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疗效,对心理治疗能否影响神经功能,如何改善生理功能知之甚少。本文拟综述心理治疗对神经生物学影响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心理治疗的生理作用。

    2008年11期 856-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10 ]

消息_通知

  • 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心理咨询研究方向招生简章

    <正>为了培养精神卫生专业心理咨询方向的高级人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将于2009年举办《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心理咨询研究方向第十期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一、学习目标:1.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在一年内分两次集中面授学习,并通过与在校研究生同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北京大学研究生

    2008年11期 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5 ]

综述

  • 青春期人格障碍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刘玎;卢宁;

    <正>以往对成人人格障碍病因学的研究,通常集中于考察早期虐待以及忽视对人格障碍的预测作用,然而从儿童期遭遇不良环境到成年期形成固化的人格障碍,其间历时漫长,个体在青春期社会化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目前仍不甚明了。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发现,符合人格障碍诊断的青少年所占比率与成人相仿,而且人格病理的存在极大

    2008年11期 859-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53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2 ]

消息_书讯

  • 新书消息:《曾文星教授心理治疗丛书》

    <正>《曾文星教授心理治疗丛书》即将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本套丛书共六本:《心理治疗:原则与方法》、《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心理治疗:学说与研究》、《心理治疗:操作与会谈》、《心理治疗:督导与运用》和《心理治疗:解析与策略》。有需要的读者请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联系购买。网上书店及购书咨询联系方式:010-82093159(电话兼传真);Email:pumpress@sina.com

    2008年11期 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