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 抑郁发作大学生的系统式家庭治疗个案报告

    戴吉;姚瑞;戴嘉佳;夏璇;

    使用循环提问、家谱图、家庭格盘、改释、家庭作业等系统式家庭治疗方法,对1名抑郁发作大学生及其家庭进行8次咨询。结果显示,家庭关系得以改善,来访者的抑郁症状得到缓解,提示系统式家庭治疗可应用于抑郁发作大学生。

    2021年02期 v.35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3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7 ]
  • 认知促进治疗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李梦倩;李涛;刘肇瑞;黄悦勤;方楚楚;张鑫;陈红光;张婷婷;马超;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促进治疗(CST)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建库至2019年6月间采用随机对照研究(RCT)设计的CST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治疗效果的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研究,合计样本量684人。2篇文献仅以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评分为效果评价指标,3篇文献仅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效果评价指标,其余4篇采用了上述两种评价指标。以ADAS-Cog评分为效果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ST与对照组均显示有改善效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2,Z=0.22,P>0.05)。以MMSE评分为效果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ST对老年性痴呆的认知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SMD=0.47,Z=2.73,P<0.01)。结论:CS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但需要在大样本研究以及发展中国家中进一步验证。

    2021年02期 v.35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62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3 ]
  • 临床心理评估中的治疗性评估

    李小平;师彬彬;吴志国;张飞;沈灏;张骋姣;潘令仪;宋立升;

    临床心理评估中的治疗性效应受到国外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在研究中得以证实并临床实践应用。本文介绍临床心理评估中治疗性评估(Therapeutic Assessment,TA)的提出与发展、特点、实施步骤,目前研究状况及应用范围等内容,探讨了治疗性效应的机制,启发我国当前心理评估及临床实践重视治疗性效应。

    2021年02期 v.35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7 ]

会议及消息

  • 基金项目编号更正声明

    <正>《原发性失眠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徐莲莲,薛闯,胡霖霖,徐悠,尹岩,余正和,唐文新,毛洪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12):971-976)一文的基金项目及编号应为: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及持续性注意力的影响(20170533B52)。由于作者失误,刊出时基金项目编号误作20170533B53。全体作者特此声明更正。

    2021年02期 v.35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心身医学

  •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心理痛苦及相关因素

    董诗奇;唐涵;温华;郜心怡;陈怡杨;崔盼盼;陈长英;

    目的:了解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心理痛苦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住院中青年淋巴瘤患者145例,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疾病认知问卷简版(BIPQ)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负性疾病认知程度和恐惧疾病进展水平。DT≥4分为显著心理痛苦(4~6分为中度心理痛苦、7~10分为重度心理痛苦)。结果: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为81.4%,中度检出率为42.8%,重度检出率为38.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PQ和FoP-Q-SF得分与心理痛苦得分正向关联(β=0.27、0.28,均P<0.05),已婚、家庭月收入较高的患者其心理痛苦程度较低(β=0.25、-0.16,均P<0.05)。结论: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高,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疾病认知和恐惧疾病进展是心理痛苦的重要相关因素。

    2021年02期 v.35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8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2 ]
  • 正念干预对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陈园园;周娇娇;陈晨;刘欣怡;祝娉婷;

    目的:评价正念干预(MBI)对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VIP、Wang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中MBI对癌症患者PTG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从中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合计8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施MBI后,干预组患者的PTG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27,95%CI=(4.75~9.79),P<0.001],干预效果能维持到干预后3个月[MD=8.64,95%CI=(7.20~10.08),P<0.001]。与对照组相比,线上干预模式对癌症患者PTG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59,95%CI=(-1.22~8.41),P>0.05],而面对面的小组干预模式能促进癌症患者PTG水平的提高[MD=7.87,95%CI=(5.19~10.54),P<0.001]。结论:正念干预有助于提高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面对面小组干预模式比线上干预模式在提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上效果更佳。

    2021年02期 v.35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161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18 ]

心理卫生评估

  • 一位自杀博主遗言评论留言的主题分析

    王呈珊;宋新明;朱廷劭;张钟杰;刘天俐;

    目的:描述社交媒体中负向情绪的表达,探讨其与浏览者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抑郁症自杀者"走饭"遗言微博下的10 582条留言,利用NVivo11 Pro软件,由1名资深社会工作者对留言进行理解,建立树状节点,根据留言所含情绪进行留言的编码分类,经由另1名社工进行复查,产生分歧的留言由心理咨询师进行裁定。利用N11软件词频分析功能,统计留言中高频出现的词语及其频率。结果:微博留言者中表述自己患有抑郁症者占9%;表达自杀意念者占14%;负向表达留言占77%。词频统计发现"想死"、"杀"、"死了"、"离开"、"自杀"为高频的自杀相关关键词。结论:高自杀风险者聚集在该微博留言区,大量表达负性情绪,可能通过情绪传染对浏览者自杀风险产生影响。

    2021年02期 v.35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9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6 ]
  • 海洛因戒断者情绪识别时面孔和声音刺激的整合

    杨玲;魏志清;杨晓惠;张莉媛;杨雁惠;杜军红;

    目的:考察海洛因戒断者视听情绪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情绪识别表现,研究其情绪面孔和声音刺激的整合加工特点。方法:选取男性海洛因戒断者32例(戒断组)和健康男性30例(对照组),采用视听情绪分类任务,要求被试忽略情绪声音而对情绪面孔的类型(愤怒、快乐)做出判断。结果:戒断组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低于不一致[(670±66) ms vs.(687±77) ms,P<0.001];戒断组不一致条件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差值低于对照组[(32±31)ms vs.(17±21)ms,P<0.05];在愤怒声音下,对照组对愤怒面孔的反应时低于快乐面孔[(653±94)ms vs.(679±78)ms,P<0.05],而戒断组对两种面孔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戒断者表现出了情绪多通道整合促进效应,但其多通道整合加工能力弱于正常人;戒断者多通道整合受损可能体现在对愤怒声音不敏感。

    2021年02期 v.35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孕期亲密伴侣暴力和孕晚期就寝-晨起规律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

    周美婷;李培;李蕾;缪梦娇;尹万军;陶瑞雪;朱鹏;

    目的:探讨孕期亲密伴侣暴力(IPV)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关联,并分析孕晚期就寝-晨起规律在其关联中的作用。方法:从2015年3月-2019年6月在合肥市三家医院的产科门诊招募孕妇4908名,使用WHO多国妇女健康和家庭暴力研究小组总结而来的清单式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孕期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性暴力和总IPV发生率分别为9.1%、1.4%、0.9%和9.7%,SGA发生率为7.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IPV与SGA正向关联(OR=1.59);分别按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分层,7∶00后起床、22∶00-23∶00和23∶00后就寝组的IPV与SGA正向关联(OR=2.85、2.18、1.98);按就寝-晨起规律分层,非早睡早起组的IPV和IPV组的非早睡早起与SGA正向关联(OR=2.15、3.32)。结论:孕期遭受IPV(尤其是精神暴力)会增加SGA的风险,而就寝-晨起规律会使IPV与SGA的关联在不同的规律下增强或减弱。

    2021年02期 v.35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6 ]
  • 农村贫困地区母亲负性情绪与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关系

    赵姝航;李英;张立芳;杨洁;马静;

    目的:探究农村贫困地区母亲负性情绪与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秦巴山区母亲为第一养育人的6月内婴儿母亲441名,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DASS-21)评估婴儿母亲的抑郁、焦虑和压力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结果:纯母乳喂养率为16.10%。母亲焦虑风险高会降低其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OR=0.28);区分母乳喂养的家庭支持程度以后发现,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低时,母亲焦虑风险与采取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负向关联(OR=0.16)。结论:在农村贫困地区,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而且母亲焦虑风险越高,采取纯母乳喂养的可能性越低;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高可能会抵消部分因母亲焦虑对纯母乳喂养带来的负面作用。

    2021年02期 v.35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8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9 ]
  • 自我构念启动效应下大学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乔玉玲;吴任钢;

    目的:考察不同自我构念启动情境下大学生自尊和生活满意度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183名随机分为独立构念启动组(n=58)、互依构念启动组(n=65)和对照组(n=59)。3组阅读不同的启动阅读材料进行构念启动,完成启动任务后立即用自尊量表(SLSC)测评能力自尊和价值自尊,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测评生活满意度。用多元回归分析并比较能力自尊、互依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结果:在独立构念启动组,能力自尊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48);在互依构念启动组,价值自尊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5);在对照组,能力自尊和价值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学生在独立和互依构念启动情境下会分别倚重能力自尊、价值自尊来预测生活满意度,提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将会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和体验生活幸福感。

    2021年02期 v.35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26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9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2019年文章被引分析

    陈冬雪;高菲菲;黄悦勤;

    目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被引论文特征,为挖掘高质量稿源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自创刊日至2019年12月31日刊出的所有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所属学科、作者单位、基金论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描述被引排名前20位的分布情况。结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自创刊至2019年底共发表论文6689篇,其中至少被引一次的论文数量为5892篇,高被引论文(按照普赖斯定律,确定为被引频次≥32次)数量1202篇,总被引次数153 598篇。年度发文被引分布中,2000年-2005年发文的被引数量及被引次数最高;学科分布中,以心理学、基础医学及精神病学被引次数最多;机构分布中,以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发文的被引次数最多;基金资助情况分布中,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攀登计划资助立项的论文被引次数最多。交叉学科及优秀科研骨干资助项目支持的论文数量虽少,但被引次数较高。结论:心理学、精神病学及基础医学是被引用的重点学科,国家纵向课题资助论文质量较高,应积极挖掘交叉学科及优秀科研骨干项目中的优质稿源。

    2021年02期 v.35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神经心理生物学研究

  • 基于静息态脑电微状态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判别

    陈彦博;王长明;李卉;赵琦华;罗翔升;吴占良;曹庆久;孙黎;王玉凤;

    目的: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静息态脑电微状态特征及其对成人ADHD的判别能力。方法:收集36例符合DSM-IV标准的成人ADHD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的静息态脑电数据,比较两组脑电微状态的时间覆盖率和优势切换方向。运用Fisher线性判别,探讨脑电微状态对ADHD的判别能力。结果:两组均呈现5种脑电微状态(A~E),ADHD组微状态C时间覆盖率低于对照组[(16.6±4.3)%vs.(23.6±6.6)%,P<0.001],微状态D时间覆盖率高于对照组[(21.6±4.1)%vs.(15.1±5.9)%,P<0.001]。微状态AB、AD、BC、BE、CD、DE之间的优势切换方向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时间覆盖率参数作判别准确率84.2%,优势切换方向参数作判别准确率91.5%。结论:用脑电微状态参数对ADHD相对于正常对照作判别有较高的正确率,值得进一步探讨临床应用前景。

    2021年02期 v.35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69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4 ]

新冠肺炎流行期公众心理卫生特别栏目

  • 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相关因素

    叶曼;谭楚霞;李栩亭;梅冉冉;陈诗皓;仇铁英;彭立明;程艳华;周建伟;黄金;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定点医院救治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118例,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疾病认知调查问卷修订版(IPQ-R)进行调查。结果:与普通内科患者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的IPQ-R病程、波动性、后果、情感陈述维度得分较低,而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维度得分较高(均P<0.001)。新冠肺炎患者居住地、就诊前服药、活动耐力、睡眠与病程维度有关联(β=-0.23~-0.35),睡眠、疾病知识与波动性维度有关联(β=-0.19、-0.19),家庭月收入、活动耐力、负面影响与后果维度有关联(β=-0.18、-0.22、0.36),家庭月收入、恐慌程度与个人控制维度有关联(β=0.19、-0.23),性别、居住地、就诊前服药、食欲、负面影响与治疗控制维度有关联(β=-0.19、0.31、0.29、0.19、-0.20),家人感染、就诊前自认为感染、情绪状态与疾病一致性维度有关联(β=-0.18、-0.21、0.29),情绪状态、恐慌程度、负面影响与情感陈述维度有关联(β=-0.18、0.36、0.32)。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疾病认知,性别、家庭月收入、居住地等多个因素与其疾病认知有关联。

    2021年02期 v.35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6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1 ]
  • 新冠肺炎流行期中学生从医意愿及相关因素

    闵鸿杰;陈景旭;周双桨;张立刚;苏允爱;

    目的:了解中学生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从医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2020年3月8日-15日对全国8078名12~18岁的中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采用自编调查表进行从医意愿及原因调查,患者健康问卷(PHQ-9)用于抑郁症状的筛查,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用于焦虑症状的筛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用于评估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结果:新冠疫情期间中学生有从医意愿者比率为55.1%,前3位原因分别为职业价值高、对医学感兴趣、职业受人尊重,其中29.8%的中学生在疫情爆发后由无从医意愿转为有从医意愿。无从医意愿前3位原因分别为对医学不感兴趣、工作压力大、工作忙而休息时间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31,P<0.001)、居住在城市(OR=1.14,P<0.05)、高(OR=2.70,P<0.001)或中(OR=1.48,P<0.001)社会支持水平与中学生较高的从医意愿关联;高中(OR=0.60,P<0.001)、抑郁症状(OR=0.74,P<0.001)与中学生较低的从医意愿关联。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中学生有从医意愿的占比超过半数,女性、居住在城市、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中学生从医意愿较高,高中生、伴有抑郁症状的中学生从医意愿较低。

    2021年02期 v.35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征订启事

    <正>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定价每期20元,全年12期共240元。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16。(2)个人向编辑部优惠订阅:一年价200元,两年价360元,三年价500元。支付宝(账户实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支付。杂志用平信邮寄,订阅人也可选择货到付款方式的快递邮寄。本刊是我国心理卫生领域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作者和读者主要为在心理卫生相关领域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涵盖精神病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等分支学科。本刊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评选均连续获奖;亦连续获得"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在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中,连续获立项资助。

    2021年02期 v.35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正>医院简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前身是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精神科。1951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院,1966年搬迁至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为该院精神科,1 980年成立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1992年10月迁入现址(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4年12月增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名称,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院(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完成竣工验收,现有总建筑面积约为5万多平方米。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已发展成为集临床医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公共卫生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在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领域里处于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地位。

    2021年02期 v.35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简明稿约

    <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由中国科技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挂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是心理卫生(精神卫生)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服务于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刊登反映我国心理卫生和精神健康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各种形式的论文,报道世界前沿信息,传播心理卫生新知识。办刊宗旨是推动心理卫生各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发展、促进心理卫生领域学术理论的创新和应用性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增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

    2021年02期 v.35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