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

    本文选取390名正常人为被试,对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EMBU (Egna Minnen avBarndosnauppforstran) 通过主因素分析,项目分析进行了初步修订。修订后的问卷涉及父亲58个条目。母亲57个条目,并各自由六个和五个分量表组成。并对66名神经症患者和66名正常人进行了效度的实证考查。

    1993年03期 97-10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3785 ] |[引用频次:1474 ] |[阅读次数:29 ]
  • MMPI 中美 T 分对神经症与正常人区分效度的对照研究

    韩岭,施为义,刘佳丽,田博,刘素兰,王春芳,陈虹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 (MMPI) 中国版399题,对102例神经症与100例正常人进行测查,比较中国 T 分(不加 K)与美国 T 分(加 K)两种标准下 MMPI 的量表区分度。结果发现,采用中国 T 分后神经症组呈现较为典型的1.2.3.7型剖面图,从整体上更能反映神经症性个性偏移的特征。同时,2量表 (D) 特异性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又发现,2、7量表以及含有这两个量表的两点或两点以上编码模式敏感性下降。上述结果在一效度检验组中得到证实。

    1993年03期 102-10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男性神经症患者 MMPI 五项研究量表结果分析

    余真,严和駸,赵介城

    应用 MMPI 五项研究量表测查了四组男性神经症患者共134名,发现神经症患者的MAS、Dy 量表分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男性,Do 量表分数明显低于正常男性。焦虑症者的 MAS 量表分数高于强迫症者。

    1993年03期 106-10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神经症患者 MMPI 的动态观察——MMPI 的临床应用及神经症与个性的探讨

    吴彩云,耿德勤

    本文总结了40例神经症患者 MMPI 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显效组患者治疗后,所有临床量表都恢复了正常,而无效组则无变化,从资料的分析讨论中,归纳出 MMPI 对神经症有反映病理心理特点、严重度、转归、予后、病前个性及发病机理等多方面作用,并认为神经症的症状性质与患者的人格基础密切有关。

    1993年03期 108-11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工读学校少女的生物——心理——家庭因素对照研究

    李从培,李冰,孙玉国,王明德,徐宏平,郭恩元,张嫦

    本文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工读学校女生55人和正常少女60人进行生物——心理——家庭因素的综合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少女在年龄、身高、体重、围产期疾病或难产等方面无差异;研究组智商低于平常者占20%,明显多于对照组,学习成绩也明显较对照组差;研究组的皮肤电基础水平,心算及铃声刺激波数均较对照组高;而血浆睾丸酮、雌二醇浓度测定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研究组艾森克人格测查中内、外向性 (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MPI 测查中 Pd、Pa、Pt、Sc 四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洛琳卞人格量表中研究组的冲动性划分明显高,社会化划分明显低说明研究组明显社会化不足和易于寻求刺激;家庭环境因素调查中发现患者双亲文化教育水平低,双亲不全,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婚,亲子感情矛盾或对立,双亲管教不当等项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综合性对照研究结果。对其干予提供了理论数据。

    1993年03期 111-11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 ]
  • 违法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调查

    张伟,刘协和,霍克钧,胡泽卿,李焱,何为

    <正>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探讨其违法犯罪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之一。犯罪行为的产生是由社会、心理、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个性与犯罪的关系历来受到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视。犯人个性特点的研究方法较多,英国心理学家 Eysenck (1964) 用他发展的个性问卷(EPQ)对违法犯罪青少年个性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向性 (E)、情绪稳定性 (N) 精神质 (P) 三个维度分高于一般人群。其他作者印证在情绪稳定性、精神质两个方面的结果与 Eysenck 较为一致,内、外向具有一定差异。

    1993年03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 ]
  • 少年犯罪相关因素的综合性研究

    孙春霞,李从培,方明昭,李淑然,孙玉国,张嫦,李永志,刘金风

    采用 olsen 家庭问卷。WAIS—RC 智力测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等测查工具,对108名少年犯和100名正常少年进行了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母孕期营养障碍和合并症、围产期障碍、少年既往严重疾病、少年智能偏低、学习成绩差、发育落后、具有精神质 (P),神经质性 (N) 个性特征等个体因素犯罪组少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家庭环境方面,单亲家庭、家庭亲密性不足、家庭适应力差、父母文化水平低、父母职业为体力劳动者、对孩子管教不良、缺乏监督、家庭有精神疾病、违法犯罪成员、不良伙伴交往等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表明母亲文化教育水平低、不良伙伴交往、少年智能偏低、少年既往疾病、不良管教、家庭成员有精神疾病、家庭亲密性不足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即主要预测因素。

    1993年03期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 ]
  • 60例犯罪青少年心理卫生现况调查

    王宇卉

    <正>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也由五十年代时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的30%左右猛升到目前的70—80%左右。因此,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引起重视。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一组犯罪青少年进行测评,并与同龄正常组对照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为有关部门工作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研究组共60例,均为男性,来自本地初次违法犯罪送劳教所及工读学校的青少年,年龄12~21岁,平均16.38±2.16岁,其中18岁以下46例,占76.7%;由于中国 SCL-90 常模年龄在18岁以上,故本文抽取60例普通中学的学生和待业青年作为对

    1993年03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青少年犯罪心理特点分析

    张素馨,杨育林,孔祥荣,曾晓立,赵佳芝,李晶

    <正> 本文对山东省某两地在押15~20岁男性犯罪者249人进行了社会因素、个性特征 (16PF) 和智力(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调查。对象与方法对象:山东省某两个少管所在押的15~20岁的全部男性犯罪者249人。方法:采取群体答卷方式。社会心理问卷是由本调查组统一编制的个人情况、在校表现、家庭状况及犯罪分析表。表格填写前,经过反复动员,解释填写意义,消除顾虑,要求自己如实填写。对文化水平较

    1993年03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7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超常学生心理特征探讨

    戴梅竞,刘新军,李娟,桑志芹,王成斌

    作者对某重点大学的超常学生138人(少年班62人,强化班76人)、文理科学生152人,普通高校342人(工科学生63人、医学生279人)共632人进行了神经类型、个性、智力、精神卫生等心理指标测试。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发现超常学生智商高、有理想、高聪慧、富于创造、事业成功预测分以及神经类型中的最佳型和灵活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低,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神经类型与个性、智力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1993年03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

    陈家麟

    <正>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对于从小在家庭中长大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中小学生来说,则“家庭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他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并为在中小学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一定的心理卫生学依据。对象和方法对象:对象是在江苏省泰州市、浙江省富阳县、绍兴市的六所中、小学中整群分层抽取1,095名中、小学生(男590名,女505名),分为小学一年级

    1993年03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414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3 ]
  • 考试对高中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周介湉,朱赤,段绍军,简光荣

    <正> 我们对两所中学参加地区暑期统考的高中二年级各一个班,无心、肺、肝、肾等疾患的64名学生(15—19岁),分别在复习考试前、后测定了血清 IgG、IgA和 IgM。两次测定前1月内学生无急性感染和未进行预防接种。方法在复习前1月和考完所有学科后当日,采集受试者静脉血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 Ig,分别代表平常和考试期间水平。两次测定间隔2个月,均在相同条件下固定检验人员进行。免疫板和标准液由重庆医学检验试剂研究所提供。同时在复习考试期间用

    1993年03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兴安县中学高中毕业班心理卫生教育报告

    伍业光,李天顾,唐珍琼,张复员,陆迪交,蒋芳奎

    <正> 我们于1991年11月至1992年7月,对兴安县高中92届毕业班学生进行了心理卫生教育研究,旨为高中毕业班心理卫生问题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对象:兴安县高中92届5个理科班随机抽样三个班共209名(男150女59)。任选两班为研究组138名(男99女39,平均年龄18.5±0.76岁),另一班为对照组71名(男51女20,年龄18.5±0.86岁)。步骤:分心理卫生调查期、心理卫生教育期(6个月)、高考后复查三个阶段。对照组只初查和复查,不

    1993年03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

    姚许一

    <正> 家庭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问题,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就不同的家教方式对青少年学习行为的影响作一调查,以便帮助父母更好地掌握良好的教育方式。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来自本地区6个县(市)14所学校(大、中专各1所,区以上中、小学各6所)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1560名学生(男、女各780名)。当场收回完整资料1548份,应答率为99.23%。采用填写“家庭教育方式”和“学习心理问题”问卷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答卷不记名。本文按八类家庭教育方式分型(民主型、强制型、溺爱型、

    1993年03期 13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905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 ]
  • 性行为、虐妻行为与离婚诉讼研究

    李凌江,杨德森

    通过100对离婚诉讼夫妇与100对婚姻稳定的夫妇对照研究表明,诉讼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7%—41%;婚后有婚外性行为者达34%;婚内性生活完全满意者仅为20%—23%,对照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1%—33%,婚内性生活完全满意的仅为23%—24%。虐妻行为主要见于诉讼组,49%的家庭经常发生。性与虐妻行为对婚姻质量均有严重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1993年03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卖淫青少年妇女 MMPI 测试结果的聚类分析

    张伟,杨昌芳,霍克钧,刘协和

    本文采用 MMPI 中国修订版(1989),对35例卖淫妇女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卖淫妇女组的 L,F,Hs,Hy,Pd,Pt,Sc,和 Si 量表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尤其以 F,Pd,Pa,Sc 量表分升高最明显(T>60),提示卖淫妇女人群的人格偏离正常。各量表分聚类分析,将35例卖淫青少年妇女分为5类。本文研究结果对卖淫青少年妇女的心理矫治具有参考价值。

    1993年03期 135-13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卖淫者人格特征初探——附120例 MMPI 测查结果

    张仁川,吴菁,饶希英

    <正> 卖淫不仅有悖于精神文明,而且是性病和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根源。为探究卖淫者人格特征。本文对120例因卖淫而被某劳教所监禁的劳教人员进行人格测查,结果如下:一般资料年龄:16—30岁,平均23.15岁;婚姻:未婚72例,已婚46例,离婚2例;文化程度:初中77例,高中42例,大专1例;职业:无业72例,工人23例。

    1993年03期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离婚家庭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

    张强,杨小生,张青献

    <正> 父母离婚、殃及子女。为探讨离婚家庭对其子女心理卫生的影响,我们对洛阳市九十六对离婚家庭中六至十二岁儿童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对象和方法1.对象:实验对象系洛阳市1985年~1987年父母正式办理离婚手续,双方与子女共同生活三年以上,同在洛阳市生活五年以上的身体健康6~12岁儿童。对照组选择与实验组同班级、年龄,性别,父母

    1993年03期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与人格内外倾关系

    杨霞

    对21名典型内外倾人格类型的被试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结果发现,外倾型被试肌电水平在训练过程中总是低于内倾型被试(P<0.05),但在学习速度及学习效果上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意象丰富程度越高的被试学习效果越好。

    1993年03期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遗尿症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金艳琴,赵雅斌,潘梅,李呜杲,王哲

    <正> 遗尿(Enuresis)系指五岁以上儿童无意识地排尿。遗尿症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也颇高。国内长期多从生物学角度对待遗尿症的治疗,国外单纯使用遗尿治疗器治疗遗尿症其疗效报道相差悬殊,一般认为2~3个月疗程后显效,有人认为“很少有突然而愈者”。但在我们应用遗尿器治疗遗尿症过程中,发现心理支持疗法在其治疗过程中起特殊作用,故本文设计以心理支持疗法为主,同时使用遗尿治疗器治疗遗尿症,以观察其疗效。

    1993年03期 14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