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宜朗,马辛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新近(《美国精神病学杂志》1997年5月份增刊号)发表了一份题为《Alzheimer病与老年期痴呆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的报告,就作者所知,这是第一份以半官方名义发表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的文献。这一指导原则完全...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一、历史回顾米酒在亚洲的起源据史书记载,约公元前2000年,中国的仪狄发明了米酒,并奉献给禹帝。禹帝非常喜欢米酒,结果醉了两三天。禹帝立即颁布禁令,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但这条禁令并未实行很长时间。禹帝的后代殷纣王设酒池肉林,因奢侈而倾国。日本...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晓云,陈华,吴静,陈影,盛苏娜
对象对1996年5月—1997年3月住我院妇科病区的患者140人进行调查,收回合格问卷114份,合格率为81%。调查患者的年龄为29岁-53岁。其中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6人(手术组),平均年龄为4120±220岁;非手术治疗的患者58人(对照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汪素珍,郑红霞
对象顺取1997年7月1日至7月31日来我院待产的孕38~42周的孕妇121例,平均年龄269±31岁,并在同一期间,从我院产科门诊中随机抽样43人,孕20周以下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67±3岁,调查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年龄、家庭条件、平...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张新艳,段淑芬
了解孕产妇围产期心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实施围产期保健工作(1-3)。产后产妇各器官的复旧及泌乳时间等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心理状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本文随机抽取1994年4月~1997年3月的1000例产妇,其中经产妇324人,初产妇676人;年...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 ] - 郭永松,茅晓延,季汉芬,周美华
传统的产妇住院方式是:产妇分娩后与新生儿分室而住,定期哺乳,其初衷是为了让产后妇女更好地休息和康复。本次研究比较了产后妇女与婴儿同室和不同室所产生的情绪差异,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建立母婴同室病房提供依据。研究一组为分娩后一周内的非母婴同室住院产妇101人...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潘小平,李瑜元,沙卫红,杨富英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4例健康人和24例FD病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丁(赛尔特)治疗24例FD病人,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FD患者和正常人的三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对比,均显示FD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而在日夜变化和精神病理上,差异无显著性;FD病人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前后评分对比,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提示F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药治疗F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症状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 ] - 孟凡强,崔玉华,沈渔村,林凯,侯冬芬,戚元丽,金太光,孙春云,唐亮,程卫国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符合ICD-10躯体形式障碍的比率及其临床症状特点。方法:采用躯体形式障碍筛选表和躯体形式障碍评定表检查内科和神经科门诊病人。结果:共筛查了3346位综合医院的门诊病人,ICD-10躯体形式障碍的估计比率为182%。躯体形式障碍各亚型之间重叠较多。135例患者在过去一年平均就医131次;经过治疗60%的自感无变化或恶化。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症状中以“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信任”最为突出。结论:躯体形式障碍在综合医院内科、神经科门诊有较高的比率。其就医次数较多而治疗效果较差。ICD-10躯体形式障碍各亚型的诊断标准缺乏特异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782 ] |[引用频次:154 ] |[阅读次数:2 ] - 唐峥华,梁华忠
目的:进一步了解帕金森氏病(PD)情绪抑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产生的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Webster功能评分法评定病例组病情,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被试的情绪状态。结果:病例组抑郁发生率较高(548%),其抑郁程度与受教育程度、临床功能障碍程度有关。追踪观察一年,尚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抑郁情绪已成为PD者的常见症状,其抑郁的产生可能与该病的本质有关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 黄丽,沈晓红,祝一虹
目的:寻求癌症康复的心理学途径;方法:使用SCL-90、EPQ、MCMQ、PSSS对106例抗癌明星及161例普通癌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抗癌明星的心身症状明显好于普通癌症病人;2抗癌明星比普通癌症病人更多地使用有益于癌症心身症状的回避应对方式,更少地采用消极的屈服应对方式;3抗癌明星比普通癌症病人具有更高的EPQ的E、L得分,和更低的N得分。结论:在对癌症病人进行生物学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有效应对策略的使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负性情绪的适当宣泄,情绪稳定的保持等方面的指导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2 ] - 梅锦荣
目的:在于探讨香港高龄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方法:受访者(N=554)均龄为770岁,教育水平偏低,曾受小学或以上教育的不超过17%。男性占总样本量的48%。资料的收集过程以个别面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并以自评的生活满足感、抑郁症状、以及身体健康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自评身体健康状况与人口特征(性别、教育)有较显著的关系。相对的,生活满足感以及抑郁症状则与社会网络,尤其是家庭网络和互依关系有更显著的相关。研究结果的讨论与西方学者的发现作了比较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62 ] |[引用频次:176 ] |[阅读次数:2 ] - 楼翡璎,陈兴时,张明岛,王继军,梁建华,张明园,郭起浩
目的:为观察Alzheimer病(AD)患者听觉脑干反应(ABR)的变化。方法:共有40例正常老人和32例AD患者,应用丹麦电生理仪以及Click短声刺激,完成了ABR检测。结果:AD组波形呈离散性变化,绝对潜伏期波V以及绝对波幅波Ⅰ、波Ⅱ、波Ⅲ、波Ⅴ在Fz、Cz和Pz三个记录点上有差异(p<005或p<001)。在中央区波Ⅰ、Ⅱ、Ⅲ均呈左右侧不对称。与正常老人比较,AD患者ABR绝对潜伏期波Ⅰ延迟(p<001),绝对波幅波Ⅰ、波Ⅲ、波Ⅴ和波Ⅵ均降低(p<001或p<005)。结论:提示本组AD患者ABR异常在听神经至桥脑下段之间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敏,吴电荣,杨德森,郝伟,何艳,李萍,谌伟文,邓小雄,成杰进,王勇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HBV和HCV感染情况,探讨其与感染有关的行为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152例海洛因依赖者和56例对照者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情况,并调查了海洛因依赖者的成瘾史、不洁注射史、性伙伴情况等与肝炎传播有关的行为特征。发现海洛因依赖组与对照组的HBV、HCV感染率、总感染率、HBV感染率、HCV的感染率、HBV和HCV的重叠感染率依次分别为467%、283%、276%、92%与167%、111%、56%、0%。HBV和HCV的感染与海洛因依赖者的静脉注射、不洁注射史、成瘾时间及性别有关。提出在海洛因依赖者中预防HBV、HCV感染、减少药物滥用危害的重要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朱振华,王振铎,宋文瑛
目的:了解90年代初北京城乡居民吸烟状况及与吸烟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对3000户计7077人的流行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吸烟率为2258%,烟草依赖率为646%,几乎占吸烟人数的1/3。男性吸烟率为4146%,女性吸烟率为535%。农村地区吸烟率高于城市(2590%和1975%)。50岁以上的女性吸烟率有上升的趋势。每日吸烟达20支以上的重度吸烟者近于1/2。在对烟草价格选择上,以低廉价格为最多(8632%)。有1/3吸烟依赖者戒烟后出现渴求吸烟,焦虑、易怒、瞌睡、头痛及胃肠不适等症状。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马长锁,方明昭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对76名自杀未遂者进行了调查,对其中部分自杀未遂者进行了心理量表评定,并作出了精神病学诊断,以31名正常人为对照。结果:1自杀未遂者中年轻女性多见;自杀方式绝大多数为服药或服毒;自杀未遂者中一半患精神障碍。2自杀未遂者早年与父母分离比例较高,自杀未遂者早年得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明显少于正常对照。3自杀未遂者具有焦虑、病态人格和疑心等性格特点。4自杀未遂者的个体素质因素是自杀未遂发生的主要原因。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3 ] - 王相立,麻爱华,何孝海,孙振晓,丁元富,宋长海
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0例农村首发病人的主要亲属(A组)进行住院8周的积极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维持干预,并与50例条件相仿的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主要亲属(B组)对照,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病人入院时,入院第4和第8周末,出院后每隔1~3月随诊时分别评定其同一主要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A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明显好于B组,多在入院4周时即显示较好效果。随访期间复发病人亲属的SCL90增分A组显著少于B组(P<001),家庭干预对亲属为女性,受教育高者效果好。结论: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梁先锋,赵桂霞,虞与庆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人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应用个别心理咨询和电话跟踪心理咨询方式对病人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比较。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干预前后的测评。结果:干预组病人家属干预后SAI均分降低,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SAI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干预效果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差别有关。结论:临床上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实施心理干预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途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2 ] - 姜翕球,张梅,宫玉柱,徐作国,林功政,王兆平,于连忠,于德祥,陈彦方
入组病人为生活在烟台市农村社区的450例家庭病床病人。必须同时符合ICD-10和CCMD-Ⅱ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情处于缓解或基本缓解期,无自杀、冲动行为,家属愿意配合治疗且BPRS量表评分≤36分。入组病人按家属是否接受心理教育分为实验组与...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王淑凌,陈致诚,潘雪松
男,30岁,中学学历,已婚,汽车司机。平素性格急躁、内向、易激惹、爱发脾气,做事认真,反复核对,嫉妒心强。来访者自诉,于三年前因开汽车时担心发生车祸,特别害怕撞骑自行车的人,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终日惶惶不安,多汗,在一次紧张后不知不觉中出现全身皮肤...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郑安琳,李瑾,邱朝辉,杜勇,庄婉俐
随着人口老龄化,抑郁已成为老年期常见症状,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1]。当病人以慢性躯体疾病为主诉时,抑郁的漏诊率可达48%[2]。漏诊不仅使躯体症状无法缓解,而且加重了患者的抑郁情绪,继而使躯体症状更加顽固。本文拟对综合性医院中,老年人慢性躯体...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吴敏生,傅敏,翁辉亮
对象与方法对象随机选自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根据美国学者Diosman主编《功能性胃肠疾病》(TheFuno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一书[1]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诊断明确的118例FGID患者。全...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李一云,徐俊冕
近年来国外有关抑郁症的临床随访资料表明:抑郁症为一组慢性的复发性疾病[1]。东西方国家,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在自杀人群中均居首位[2]。目前国外研究认为慢性抑郁与儿童期的创伤经历、病前神经质人格、人际交往困难、婚姻质量差、负性生活事件的出现、社会支...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沈渔村,蒋宝琦,方耀奇
第一部分:临床概况胸痛是常见的主诉,是初级保健中最常见的14个症状之一,人群终生发生率为246%[1]。时段(半年)发生率为12%[2]。和平时期,精神科就诊中有25%有胸痛主诉(转引自[3]),内科就诊者中以此为主诉的占12%(转引自[4]),...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季建林
随着癌症病人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病人对其生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即各种心理社会干预方法用于癌症病人辅助治疗的临床报导日见增多。根据Holand所说,心理社会干预的目标是改善癌症病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适应不良,减轻对有治疗方法的焦虑和担忧,帮助澄清错误的观...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2 ] - 崔明
选取一所县级老年大学学员60名,均为男性,年龄654±53岁,全部是离退休干部,学历:初中21人,高中33人,大专及大专以上6人,平均离退休时间38年,躯体健康状况:良好30人,一般25人,较差(合并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5人。另选取非老年大...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蒋小毛,霍文,姚波,姚保龙,徐丽明
对象与方法对象在职或离休的科技及地方行政干部共150例。男80例,女70例,排除临床诊断明确的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脑中风后遗症及有视、听觉功能障碍和有肢体残疾者。老年前期50例,平均年龄567±74岁;老年期1组,50例平均年龄663±19...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王长虹,王建芬,武红燕,黄远学
本文对符合DSMⅢR有关适应障碍诊断标准[1]排除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排除精神分裂症等性精神病性障碍的64例病人进行了比较。其中老年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649±424岁;学历文盲4例,小学9例,中学11例,大学6例;离退休者...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石晓燕,邱骞,许良壁,李启娜
本文采用一般临床医师都容易掌握的普通心理治疗和支持疗法[1]对60例伴有焦虑症状的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病例选择60例均为我院内科1996年6月—1997年10月间,经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2]评定总分>14分,确有焦虑症状的住院者,研究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利培酮是五羟色胺(5HT2)和多巴胺(D2)受体的联合阻滞剂。已经证明该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效,而且在治疗剂量范围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极少。利培酮的受体结合特性(特别是其五羟色胺和多巴胺拮抗作用)及病历报告提示,它可能有益于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的行为...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系统将对孤独症患者有所裨益。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是一种强有力的五羟色胺能5HT2和多巴胺能D2受体拮抗剂,同时具有α1肾上腺能受体阻断作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利培酮对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疗效,...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本文总结了109例住在老年护理之家的老年痴呆性行为紊乱患者使用低剂量利培酮治疗6个月的结果。方法在美国罗德岛的9个老年护理之家中挑选出109名被初步诊断为老年痴呆的患者,使用利培酮治疗下面表1中所列出的症状。几乎所有109名患者都具有多种利培酮治疗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若干老年痴呆病例研究揭示,利培酮(五羟色胺和多巴胺拮抗剂)可以在不造成严重锥体外症状或镇静的条件下减少激越、攻击和妄想。本研究是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价了三个固定剂量的利培酮在治疗护理之家的痴呆病人或其他长期痴呆病人的精神病和行为紊乱上的作用。方法...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洪,肖水源,董群惠,杨德森
自杀未遂是自杀的高危因素已被人们所公识,据随访研究,4—12%的自杀未遂者日后会再次自杀,对自杀死亡者的回顾性调查也发现,42%的男性自杀者,63%的女性自杀者,以及近半数的精神病自杀者,在既往史中有过自杀行为[1]。因此,对自杀未遂者进行有效的干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2 ] - 石寿森,王卫东
对象随机选取1996年12月—1997年8月妇产科门诊病人。入选条件为:连续流产3次以上,无活产史;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除外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病疾患,共收集58例病人。年龄23~35岁。选择年龄、职业及受教育年限与病例组相应的30例已有子女、无流产及死...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唐宏宇,孙玉国,李从培,方明昭,樊国珍
目的:探讨杀人抑郁障碍案例的特点及其杀人行为的病理心理机制,方法:对我所10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中的33例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杀人案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抑郁障碍患者,性别相同,年龄、病程基本匹配。结果:发现两组在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躯体疾病史、起病诱因、基本症状和诊断分型上都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杀人抑郁障碍案例的基本特点可做为预测因素,对其杀人行为的病理心理机制进行了理论性探讨。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张爱华,周力,胡冬梅,曹卫华,徐丽华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心理社会因素与许多疾病有密切联系,行为类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行为类型与疾病之间相关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VWF:Ag与心身疾病的研究也有报道[1]。本文对150名不同行为类型的健康人进行VWF...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杨昭宁
为了解老年人接受老年大学教育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一届老年大学学员进行了一年半的追踪比较。实验对象为曲阜市老年大学学员,入学时60名学员参加实验,一年半以后参加实验的有56名。学员身体健康状况一般,约一半人有慢性病,生活能自理,能自赴学校学习,均无...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贾西津,李淑然
老年人精神卫生问题在五十年代后逐渐受到重视,这主要由于老年人在人口构成中比例的剧增。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到2000年,全球65岁及以上的老人将达到423亿,其中50%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以高龄者增加为最多。中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 ] - 温瑞,鹿特丹
以药物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BPD)一般是不成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DSMIV分类为BPD的病人群体的异质性,以及该类精神障碍的同轴性质,导致重性精神障碍(如抑郁或焦虑状态)与人格障碍混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报告抗抑郁药治疗会出现有益的效应。除了抑郁...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梁先锋,赵桂霞,虞与庆
选择住院时间≥3个月,病情稳定一个月以上男性吸烟病人126例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816±895岁;平均烟龄1865±815岁,同时调查121例男性吸烟工作人员作为对照,平均年龄3716±775岁;平均烟龄1675±815岁,两组在...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亢明,邹顺法,卢月兰
1997年起我院对强制戒毒者进行常规HIV检测,五月底在对一群居团伙,采用烫吸或静脉注射海洛因的33例海洛因依赖的HIV检测中发现19例HIV阳性。经省、市防疫站复检确认为HIV阳性。余14例HIV阴性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编的HIV知识调查问卷,进行逐...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蒋铁平,刘永红,李凌云
本文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中国修订版(CPI-RC)对10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对比个性测定,旨在对吸毒者个性特征作进一步的探讨。对象来自湖南省精神病院戒毒科1997年期间海洛因依赖者,其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中国修订版...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张长岭,张建球,李辉
本文应用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Q)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海洛因依赖患者及正常人各50例进行了测量。对象1病例组:本文50例均为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996年10月~1997年8月间来我院戒毒中心戒毒的海洛因依赖患者,其中,男性3...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荣伟,袁洪海,彭兴中
海洛因依赖是一种对患者躯体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都有严重危害的嗜瘾性行为[1]。相关文献报道1日—1月的复吸率在90%以上[2]。为使海洛因依赖患者在临床脱瘾后期的康复间隔时间延长并减少复吸机会,我们应用家庭介入治疗这一支持系统并随访其防复吸效应。一般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徐作国,孙吉华,高峰,姜守亭,陈万香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国民的饮酒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在某些地区及某些特殊人群中酒依赖发病率更为突出〔1-3〕,我们对烟台市城乡居民的饮酒行为进行了调查。随机抽取城区行政事业单位6个,工厂2个车间,农村5个村各50户,凡15岁及以上者均作为调查...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孙长友
为了解康复期精神病人自杀的原因及心理状态,本文对近3年抢救治愈的36例康复期精神病人服药自杀未遂的病例进行了心理咨询及分析。1一般资料36例中,女性27例,男性9例;年龄18~25岁20例,26~35岁11例,36~45岁3例,50岁以上2例。诊断...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尹红
资料来源于1993年我县参加全国死亡调查所获资料方法根据我国人口死因抽样调查方案[1]。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深入乡,村(居委会)逐户调查,并逐户核实,调查数为年报数的10056%,死因漏报,死因不明人数均<1%,符合方案要求,死因按国际疾病ICD?..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马力,刘伯聪,张平
抽取某乡医院1992-1997年间因自杀抢救的120例患者,并在同村按同性别、同年龄选取无自杀行为者及其家庭进行1∶1对照研究。120例自杀者中,男36例(30%),女84例(70%),平均年龄3178±1023岁,与对照组平均年龄3123±1...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 ] - 赵福敏,吴玉英
本文120例患者(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及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的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病情稳定,无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及其它躯体疾病。(3)所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基本不变。进行...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 ] - 李恒芬,何茶叶,杨建立,刘晓华
目的观察国产罗拉治疗妇女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方法采用双盲交叉对照,结果:表明罗拉组显效率高于安慰剂组(P<001)。使用罗拉患者有轻度乏力、嗜睡、余无其他严重副作用。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