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卫生

  • 12城市儿童焦虑的结构及性别年龄特征

    范方;苏林雁;苏怡;金宇;曹枫林;

    目的:探讨我国城市儿童的焦虑特点。方法: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对全国12个城市1559名少年儿童进行筛查(男774,女785;年龄8-16岁,平均12±2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女性较男性报告有较高的广泛性焦虑(女3.8±3.1,男3.5±3.3)、分离性焦虑(3.6±2.8/3.1±2.7)、社交恐怖(4.0±3.0/3.6±2.9)和焦虑总分(15.6±10.0/14.4±10.5)(K-Wχ2=5.4-16.5,P<0.05或0.001);各年龄组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焦虑总分有显著差异(K-Wχ2=17.1-45.3,P<0.05或0.001),各焦虑因子和总分随年龄呈规律性变化,其中焦虑总分从8~12岁逐渐下降,12-16岁又呈上升趋势(从17.1±8.6到13.5±8.8到17.8±11.4),分离性焦虑随年龄的增大得分越来越小(从4.9±2.7到2.9±2.5),广泛性焦虑(从3.2±2.4到5.3±3.6)和社交恐怖(从3.6±2.5到4.3±3.4)随年龄增长评分有增加趋势。学校恐怖评分8-11岁低而平稳,而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从0.9±0.9到1.4±1.5)。SCARED在本调查中的结构效度不理想(NFI=0.78,NNFI=0.81,CFI=0.83),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建构的三因素模型有很好的拟和指标(χ2/df=3.7,NFI=0.90,NNFI=0.91,CFI=0.92,GFI=0.96,RMSEA=0.042)。结论:我国城市儿童焦虑有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广泛性焦虑/惊恐、社交恐怖和分离性焦虑是焦虑的主要因素,学校恐怖与躯体化症状未形成独立的焦虑因子。

    2008年04期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036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2 ]
  • 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比较

    许娟;林德南;王坚杰;胡伟;张洪波;徐光;

    目的:比较合肥市和深圳市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状况,探讨不同地区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对两市3224名小学生抑郁症状进行评定,问卷调查小学生家庭、学校和同伴社会支持水平及一般人口学特征。结果:合肥市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1.9%,高于深圳市的8.2%(χ2=10.37,P=0.001);合肥市、深圳市有抑郁症状小学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无抑郁症状小学生(合肥市有无抑郁症状小学生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同伴支持得分及总分分别为3.6±1.6/5.0±0.9、2.1±0.9/2.6±0.8、3.2±1.5/4.4±1.0、8.9±2.9/12.0±1.8,均P<0.001;深圳市有无抑郁症状小学生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同伴支持得分及总分分别为3.4±1.8/4.9±0.7、2.2±1.2/2.9±0.8、3.4±1.5/4.4±0.9、9.0±2.7/12.3±1.6,均P<0.001);合肥市小学生父母支持每增加1分可使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下降50%,学校支持与同伴支持得分每增加1分,小学生抑郁症状危险性可降低30%~40%;深圳市父母、学校和同伴支持得分每增加1分,小学生抑郁症状危险性可下降50%左右。结论:大约10%的小学生存在抑郁症状,改善小学生父母、学校和同伴支持,可望降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

    2008年04期 246-248+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4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 ]
  • 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乔晓红;俞建;谢晓恬;

    目的:探讨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即真性性早熟及单纯乳房早发育对女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真性性早熟女童46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46例及同龄正常女童50例进行评定。结果:1.真性性早熟组、单纯早发育组、对照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5.7%、34.8%、16.0%,两组早发育女童均高于对照组(χ2=9.99、4.51,P分别为0.002和0.034),两组早发育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P=0.288)。2.两组发育提前的女童行为问题总分平均秩次(91.2、82.3)显著高于对照组(43.4),抑郁、体诉、社交退缩等因子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如抑郁因子分89.2,79.1/48.2)。3.Tanner分期与抑郁、社交退缩、体诉、违纪、内向因子、外向因子方面呈正相关(r=0.37~0.47,P<0.05)。4.家庭环境因素中矛盾性、娱乐性影响行为问题评分(β=0.3、0.4)。结论:1.两类发育提前女童行为问题均多于正常女童。2.单纯早发育女童与真性性早熟女童相比,行为问题仍较严重。3.乳房增大可能是引起发育提前女童行为异常的危险因素。

    2008年04期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 ]
  • 父母养育方式与哮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张艺;静进;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哮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测评9~12岁轻度哮喘儿童58例、中度40例及健康儿童189例,比较三组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及主观生活质量,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轻/中度哮喘患儿父、母情感温暖养育方式得分(45.7±8.3/44.0±9.2、52.1±9.3/50.0±11.2)低于健康儿童(52.3±9.3、60.1±9.3,P<0.05);父、母过度保护养育方式得分(8.5±2.3/8.6±3.1、37.3±6.3/36.3±6.0)高于健康儿童(7.6±2.4、34.1±6.5,P<0.05);轻度哮喘儿主观生活质量在自我认识、抑郁体验得分(6.0±1.6、5.2±2.0)低于健康儿童(6.5±1.6,5.8±1.8,P<0.05);中度哮喘儿在家庭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认知成分、总满意度得分(6.2±1.8、5.5±1.3、5.3±2.2、62.2±16.5、58.2±14.7)低于健康儿童(7.0±1.6、6.5±1.6、5.8±1.8、66.7±18.8、64.4±19.8,P<0.05);父/母情感温暖养育方式与哮喘儿生活质量的家庭生活、认知水平及总满意度正相关(r分别是0.48/0.61,0.27/0.41,0.42/0.58,0.39/0.53,P<0.01),父/母过度保护养育方式与哮喘儿童家庭生活、认知水平与呈负相关(r分别是-0.34/-0.37,-0.35/-0.37,P<0.01)。结论:哮喘影响患儿父母养育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与患儿主观生活质量相关。

    2008年04期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查

    高亚兵;彭文波;

    2008年04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808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3 ]

基础研究

  • 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的fMRI研究

    姚志剑;杜经纶;谢世平;卢青;曹燕翔;王丽;刘海燕;刘文;张宁;滕皋军;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汉族女性抑郁症患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方法:以15例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为病例组(抑郁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在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时激活脑区的差异,设对比有差异(P<0.001,未校正)的体素范围(K值)≥10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在明确识别动态喜悦表情时右枕中回、右顶下小叶、左中央后回、右中央前回、右楔前叶活动增高,而右顶上小叶、左顶上小叶等区域活动降低;抑郁组在不明确识别动态喜悦表情时右顶下小叶活动增高,而右楔叶、右中央后回、左顶上小叶等区域活动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在明确识别动态悲伤表情时右枕中回、左中央后回、左楔前叶活动增高,而左额中回活动降低;抑郁组在不明确识别动态悲伤表情时左梭状回、右中央前回、右楔前叶、左颞上回、左缘上回、边缘叶(两侧海马旁回、左后扣带回)、皮质下区以及中脑等区域活动增高,而右中央后回、颞叶等区域活动降低。结论: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在识别喜悦情绪时,与情绪产生的相关脑区活动无明显差异,脑区激活的主要差异表现为明确状态下感知面部运动能力降低,而在不明确状态时却增强;而患者在识别悲伤表情时都表现为情绪产生相关脑区活动增强,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活动减弱,这种异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不明确条件下)更为明显。

    2008年04期 25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74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男性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绪偏向性的fMRI研究

    曹燕翔;姚志剑;谢世平;滕皋军;吴婷;武欣;杜经纶;刘海燕;王丽;

    目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认知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绪偏向性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2名男性抑郁症患者及相匹配的12名健康男性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面部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功能MRI原始图像数据经转化格式,SPM2软件处理,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喜悦情感(识别喜悦表情-识别中性表情)时活动增加的脑区有右枕中回(BA37)、左额中回(BA6)、左顶下小叶(BA40)、左中央前回(BA6)、左中央后回(BA2),而活动降低的脑区有左颞上回(BA38)、左颞中回(BA21)、右额下回(BA10)。明确识别悲伤情感(识别悲伤表情-识别中性表情)时活动增加的脑区包括右额中回(BA6)、左扣带回(BA31),右梭状回(BA20)、右中央后回(BA2)。但正常对照较抑郁症患者在悲伤情绪的识别中未发现显著激活增强的脑区。结论: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表现为需要更多脑区参与情绪刺激的识别,尤其在悲伤情绪识别中,情绪相关脑区活动增加明显。

    2008年04期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60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 ]
  • 静息态下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及其差异的fMRI研究

    王丽;姚志剑;滕皋军;卢青;刘海燕;曹燕翔;李宗鸿;刘文;

    目的:探讨静息态下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特点及其差异。方法:男女抑郁患者各11例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与患者匹配的健康对照22例参加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男抑郁组较男对照组右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楔前叶、右前扣带回背侧、左后扣带回、右海马旁回及右尾状核区域局部一致性增高(K值≥10,P<0.005)。女抑郁组较女对照组右额中回、左额下回、右后扣带回及左尾状核区域局部一致性增高(K≥10,P<0.005)。男抑郁组较女抑郁组左顶下小叶、右颞上回、右颞中回区域局部一致性增高(K≥10,P<0.005),而女抑郁组未显示较男抑郁组局部一致性的增高;女对照组较男对照组左尾状核局部一致性增高(K≥10,P<0.005),而男对照组未显示较女对照组局部一致性的增高。结论:进一步支持了既往提出的抑郁症存在的病理神经环路(边缘-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的假说,并认为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具有性别差异。

    2008年04期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252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2 ]
  • 强迫症患者GO/NOGO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王晓燕;陈斌;朱熊兆;姚树桥;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执行GO/NOGO任务时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特点,初步探讨GO/NOGO任务所诱发的ERP成分与脑反应抑制过程的关系。方法:记录22名强迫症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在执行线索引导的视觉GO/NOGO任务时诱发的ERPs。该任务序列包括400个刺激,需要被试作出反应的GO刺激及需要被试抑制反应的NOGO刺激各占10(。结果:强迫症患者在GO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351.0±56.8/307.1±53.5ms,t=2.605,P=0.013),但反应错误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5±2.3/1.5±1.7,t=1.626,P=0.112)。强迫症患者的GO-P3波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OGO-P3波幅在FZ、FCZ、FC3、FC4点较对照组降低(16.0±7.6/20.1±5.7,19.2±8.6/24.7±6.3,14.6±6.3/18.4±5.6,15.7±6.8/20.8±5.7,t=-2.01~-2.65,均P(0.05),强迫症患者的GO/NOGO-P3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患者颅脑电位分布范围小于正常对照,其中以NOGO任务额区脑电活动减弱为明显。结论:强迫症患者GO/NOGO任务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表现异常。NOGO-P3可能是反应额叶反应抑制过程的重要成分。

    2008年04期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37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心理测量与评估

  • 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初步信效度检验

    魏义梅;刘永贤;

    目的:考察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将CERQ修订成中文版,以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为效标,施测于我国4所大学的744名大学生。结果:中文版的CERQ由8个因子构成,分别为自责、接受、沉思默想、积极调整、积极设想、自我安慰、灾难化和责备他人,其因子负荷为0.51-0.75,总量表及8个子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信度为0.60-0.89,3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60-0.82。相关分析显示,除自我安慰维度外CERQ量表与自尊量表评分均有相关性,如灾难化与自尊总分和自我肯定维度呈负相关(r=-0.44、-0.34),与自我贬低量表呈正相关(r=0.45);积极设想与自尊总分和自我肯定维度呈正相关(r=0.32、0.31),与自我贬低分量表呈负相关(r=-0.26)(均P<0.01)。用结构方程进行验证,其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3.28,GFI=0.81,NNFI=0.90,CFI=0.92,RMSEA=0.08。结论:CERQ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是测量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工具。

    2008年04期 281-28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391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3 ]
  • 大学生性常识测验的初步编制

    张丝艳;徐震雷;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的性常识测验。方法:参考国内外大学生性健康教材和性知识调查问卷,编制一份涵盖男女性生殖系统、性发育、个人性行为、人际性行为、少数性行为、性功能障碍、怀孕分娩、避孕和终止妊娠、性心理和性病艾滋病10方面的性常识测验。对多个样本施测后,根据被试的反馈和每道题目的难度、区分度,对题目进行删除、整合以及多次修改形成正式问卷,并检验此问卷的信效度。结果:大学生性常识测验包含36道题目,平均难度0.57±0.18,平均区分度0.30±0.05;包括男女性生殖系统、性发育、个人性行为、人际性行为、少数性行为、性功能障碍、怀孕分娩、避孕和终止妊娠、性心理、性病艾滋病10个方面的内容。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32,重测信度为0.733(P<0.001);对同一人群培训前均分25.7±4.1,培训后均分2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P<0.001)。结论:大学生性常识测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学生中进行测试。

    2008年04期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2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交流恐惧量表在208名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

    许燕;

    目的:检验交流恐惧量表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效度,为大学生交流状况的研究和诊断提供工具。方法:翻译回译交流恐惧量表,对德州学院208名大学生施测,并于2周后再测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为效标施测标本中的58人。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结果:大学生交流恐惧量表包含心理状态、行为表现、参与三个维度。因素分析表明,三个维度解释总方差的53.822%,各维度的项目负荷在0.444-0.820之间。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767,各分量表及总测验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657、0.73、0.785、0.851(P<0.01)。效度分析显示,各分测验与社交回避、焦虑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490-0.733之间,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各分测验与总测验间的相关系数在0.692-0.956之间。结论:大学生交流恐惧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008年04期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8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计算机焦虑问卷的初步编制

    张颖;曾恒旭;张庆林;

    目的:初步编制计算机焦虑问卷(Computer Anxiety Scale,CAS)。方法:通过对478名高中受教育程度以上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计算机焦虑问卷的结构、信度和效度。结果:CAS由20个题项组成,包含5个因子,分别是病毒焦虑,操作焦虑、任务焦虑、故障焦虑、耗费焦虑。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的20个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465~0.799之间,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4.11%。CAS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6,重测信度系数为0.771,五个因子的α系数在0.587~0.764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得的拟合指标RMSEA<0.08,NNFI和CFI均在0.90以上。CAS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597~0.835之间,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94~0.574之间(均P<0.01)。结论:初步研究显示,计算机焦虑问卷的信度、效度、模型拟合指标良好。

    2008年04期 2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学校心理卫生

自杀、饮酒及其他研究

  • A、B两型人格男性对脑力任务主观负荷评价的差异

    崔凯;孙林岩;于明;张婧;

    目的:通过实验方法探讨A型和B型人格男性对脑力任务的主观负荷评价的差异。方法:具有A型和B型人格的男性被试各40名做2项脑力任务:任务1为简单计算;任务2为Sternberg记忆搜索任务,每项任务持续5分钟。然后被试使用3个主观评价技术:库柏-哈柏修正法(MCH)、主观负荷评估技术(SWAT)和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NASA-TLX)来分别判断2项任务的脑力负荷大小。结果:A、B2组被试在两项脑力任务中,在具有同等的执行绩效情况下,具有A型人格男性的3个脑力负荷主观量表得分除MCH的任务1外均高于具有B型人格的男性(MCH任务1:6.5±0.5/5.9±0.5,t=1.67,P=0.083;任务2:7.3±0.5/6.3±0.4,t=2.72,P=0.024;SWAT任务1:75.3±5.8/58.2±5.3,t=5.04,P<0.001;任务2:68.8±6.4/59.1±6.6,t=2.75,P=0.022;NASA-TLX任务1总分64.8±6.7/46.2±7.1,t=3.15,P=0.014;任务2总分:58.8±4.7/45.6±5.7,t=3.36,P=0.009)。结论:A型人格男性对脑力任务的主观负荷评价较高。

    2008年04期 298-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2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河北省18岁以上居民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

    栗克清;孙秀丽;崔利军;江琴普;崔泽;高良会;张扬;严保平;李建峰;刘永桥;韩彦超;杨老虎;吕华;王香芝;陈楠;

    目的:了解河北省18岁以上居民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0716名18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结果:20716人中低睡眠质量者2411人,检出率为11.6%;低睡眠质量检出率女性为13.6%,男性9.7%,经标准化后女性多于男性(6.8%/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有70岁以上、再婚、离婚、丧偶、消极应对(OR=1.776、1.515、2.046、1.254、1.097);②保护性因素有汉族、男性、农民、收入5001-10000元、收入10001-20000元、收入20001-40000元、积极应对(OR=0.839、0.703、0.732、0.750、0.660、0.573、0.936)。结论:河北省18岁以上居民低睡眠质量检出率较高,且与深圳市的检出率近似。性别、婚姻状况、民族、收入、职业、应对方式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2008年04期 302-305+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037 ] |[引用频次:129 ] |[阅读次数:2 ]
  • 包头市青山区210位社区居民饮酒状况调查

    孙德俊;曹宇环;

    2008年04期 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渔民饮酒行为对心身症状的影响

    贲智勤;季凌燕;顾永健;

    2008年04期 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农村地区农药与非农药自杀医疗费用负担分析

    徐东;张学立;曹孔敬;许永臣;费立鹏;

    2008年04期 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中南地区自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彭俊;刘波;费立鹏;厉洁;刘万广;杨国旭;叶江西;罗凌;

    2008年04期 3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心理治疗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