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久菊;孟祥芝;李虹;崔新;洪恬;杨斌让;静进;王玉玲;王如蜜;王春雪;卢建平;孙黎;毕鸿燕;刘丽;刘靖;刘翔平;李秀红;买合甫来提·坎吉;任园春;邢爱玲;陈立;宋然然;吴汉荣;杨志伟;张宁;张玉平;赵静;贾飞勇;翁旭初;章依文;董选;程嘉;舒华;王玉凤;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以儿童阅读能力显著落后于年龄和智力应有水平为主的障碍,属于具有遗传基础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目前国内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评估、诊断与干预多出现在科研场合,临床诊疗和教育性质的应用明显不足。专家意见采用专家书面反馈意见和视频会议讨论的形式,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病因学基础为指导,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流程及干预原则等形成统一意见,旨在为相关专业领域医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亦为开展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教育性干预活动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37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赵荔阳;尹婷妮;吉兆正;汤欣舟;宫小云;刘勤一;苏醒;韩刚强;王慧;李雪;刘靖;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健康同胞(ASD-Sibs)的社会交往能力特点,并探索ASD-Sibs是否存在更广泛的孤独症表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入组年龄组间匹配的5.5~18岁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儿童51例,ASD-Sibs 51例,以及非ASD-Sibs的正常儿童(TD)53例,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对所有被试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定。结果:ASD-Sibs组和TD组SRS总分及社交知觉、认知、沟通、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5个因子分均低于ASD组(均P<0.001);ASD-Sibs组SRS总分、社交知觉及社交认知因子分均低于TD组(均P<0.05),两组间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被试中,ASD-Sibs组与TD组SR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均低于ASD组(均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健康同胞的社会交往能力无异常,不支持其存在社会交往能力损害的更广泛孤独症表型的假说。
2023年03期 v.37 19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杨集梅;柴洁余;全小山;郑茂平;
目的:探索听力障碍小学生的心理推理能力发展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依据心理推理能力发展的年龄段,从贵州省某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小学选取67例听力障碍小学生和75例听力正常的小学生参加两个实验研究,采用“五步骤心理理论任务”和“失言任务”对其初阶和高阶心理推理能力进行测评。结果:研究1中的听力障碍组[平均年龄(12±2)岁]在初阶五步骤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及不同的信念、错误信念、隐藏的情绪任务上的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8±1)岁](P<0.01),语言交流方式越多、年龄越大的听力障碍儿童心理推理任务得分越高(均P<0.05);研究2中的听力障碍组[平均年龄(14±2)岁]在失言任务总分及认知、情绪、意图维度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12±1)岁](P<0.01)。年龄越大的听力障碍学生高阶心理推理能力得分越高,且佩戴助听器、先天听力损失、家庭较为亲密的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推理能力得分较高(均P<0.05)。结论:听力障碍小学生初阶心理推理能力的发展弱于正常对照组,但其高阶心理推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年龄的调节,任务得分超过了正常对照组。
2023年03期 v.37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穆跃瑄;杜本峰;
目的:探讨困境家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同伴质量、受欺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7个省的21个县选取1047例10~15岁家庭处于困境(父母病残、服刑、死亡或贫困)的儿童。采用中文版本的APGAR量表、同伴群体特征问卷、Olweus被欺凌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量表(SDQ)来测量儿童的家庭功能、同伴质量、受欺凌、心理行为问题的高低。结果:SDQ得分与Olweus被欺凌量表得分(β=1.94)和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得分(β=1.63)均正向关联;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得分在SDQ得分与Olweus被欺凌量表得分之间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8)。结论:困境家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可能与受欺凌经历关联,同伴质量在心理行为问题与受欺凌的关系中可能有调节作用。
2023年03期 v.37 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吴正慧;赵占锋;谭咏梅;冉红琼;
目的:调查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现状,探究校园欺凌不同角色与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7所小学1317名中高年级学生(4~6年级),采用Olweus儿童欺负/受欺负问卷(OBVQ)评估校园欺凌中的角色,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SDQ)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估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结果:48.97%的学生卷入欺凌,其中欺凌者占1.82%,受欺凌者占35.16%,欺凌-受欺凌者占12.00%。欺凌-受欺凌者和欺凌者的问题行为得分最高,受欺凌者次之,未卷入者最低;校园欺凌卷入者的SWLS得分低于未卷入者。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显示,校园欺凌与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正向关联(β=0.19、0.16;均P<0.001),与生活满意度负向关联(β=-0.14,P<0.001)。结论:校园欺凌不同角色在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差异,卷入校园欺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2023年03期 v.37 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5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曾轩;王金凤;陈天勇;
目的:评估青少年考试焦虑干预的有效性,分析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差异。方法:检索EBSCOhost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7月发表的关于青少年考试焦虑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RCT),使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用标准化考试焦虑量表评估考试焦虑程度,采用Hedge′s g计算干预效应量,g=0.2、0.5和0.8分别为小、中、大的效应量。结果:共40篇RCT文献,合计研究对象5786例。对青少年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达到大效应量(g=0.85,95%CI:0.68~1.03,P<0.001),其中心身干预的效应量最大(g=1.32,95%CI:0.65~1.99,P<0.001),行为干预(g=0.88,95%CI:0.52~1.24,P<0.001),认知行为干预(g=0.81,95%CI:0.41~1.22,P<0.001)和混合干预方式(g=0.65,95%CI:0.40~0.90,P<0.001)也达到了中或大的效应量。结论:青少年考试焦虑的各种干预方式效果均较好,心身干预效果更为突出。
2023年03期 v.37 219-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武晓光;麻超;雷亮;刘亚飞;
目的:探索急性应激对大学生反应抑制的影响。方法:对27名大学生(男12,女15)采用特里尔社会压力范式诱发急性应激状态,中性状态采用出声阅读进行匹配,分别在急性应激和中性状态下完成双选择Oddball任务。结合ERP技术,比较两种状态下反应时间,错误次数,N2、P3成分,以及应激区线下面积与N2、P3的相关关系。结果:双选择Oddball任务中,相较于中性状态,急性应激状态下反应抑制时间(P<0.05)缩短,反应错误次数(P<0.05)减少,N2、P3波幅减小。结论:诱发急性应激可促进大学生反应抑制能力。
2023年03期 v.37 248-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张爽;蔡旻旻;陈云祥;刘翔平;
目的:修订社交猜疑量表(SSS)中文版,在大学生中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644名大学生,完成SSS中文版、社交焦虑量表(SIAS)、攻击问卷(AQ)和特质愤怒量表(TAS)。4周后随机选取其中100名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1个因子,包含18个条目,条目负荷在0.55~0.76之间,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9.1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单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2.726,CFI=0.899,TLI=0.889,RMSEA=0.073);SSS得分与SIAS、AQ、TAS得分均呈正相关(ICC=0.32~0.75,均P<0.01)。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94、0.91、0.79。结论:社交猜疑量表中文版评估大学生的社交猜疑水平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2023年03期 v.37 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张璐;乌云特娜;金童林;包红霞;
目的:探讨2008-2018年间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8篇测量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有关文献(共31 241名大学生)进行横断历史meta分析,采用滞后分析方法探讨网络利他行为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相比2008年,2018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上升1.48个标准差,网络支持下降0.78个标准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互联网现状、经济状况的社会指标呈正相关(r=0.58~0.79,均P<0.05)。结论:2008-2018年的研究提示,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而网络支持有逐年下降趋势;11年来中国互联网及经济的发展能较好地解释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
2023年03期 v.37 259-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陈权;曹雅萍;HUANG Jinyan;康翠;胡昕;张晴;
目的:对社会心态量表(SMS)进行中文版修订,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690名大学生初测,进行SMS条目分析、平行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正式调查抽取1179名大学生对SM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受测者同时完成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一般归属感量表(GBS)检验效标关联效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不安全感、亲社会性、竞争性、归属感、性倾向、游戏性6个因子,修订后49个条目SMS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5.8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4.10,CFI=0.95,TLI=0.93,GFI=0.95,AGFI=0.93,NFI=0.93,IFI=0.95,RMSEA=0.05,SRMR=0.05),再次修订后48个条目SMS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7.30%;中文修订版SMS各指标与效标得分的相关系数0.11~0.69(P<0.001); 6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0.65~0.89,分半信度0.64~0.90。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SMS测量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显示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2023年03期 v.37 265-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4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定价每期20元,全年12期共240元。订阅方式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16。(2)编辑部邮购:单册20元(另收EMS邮费10元,一次购买2册及以上免收邮费)。本刊是我国心理卫生领域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作者和读者主要为在心理卫生相关领域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涵盖精神病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等分支学科。
2023年03期 v.37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挂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是心理(精神)卫生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服务于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刊登反映我国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报道世界前沿信息,传播心理卫生新知识。
2023年03期 v.37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正>医院简介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前身是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精神科。1951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院,1966年搬迁至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为该院精神科,1980年成立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1992年10月迁入海淀院区现址(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4年12月增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名称,
2023年03期 v.37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