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对家庭治疗中起效因素的体验

    刘亮;王艳波;吴佳佳;赵旭东;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对所接受的家庭治疗中起效因素的主观体验。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13名接受了家庭治疗的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深度访谈,以主题分析构建主题框架。结果:抑郁青少年所接受家庭治疗的起效因素包括影响治疗关系契合的因素、治疗师的系统态度、系统治疗方向、有效的系统治疗技术、处理现实议题。结论:本研究归纳所得的抑郁青少年家庭治疗的起效因素,可为临床中针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有效家庭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0年06期 v.34 475-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40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95 ]
  • 音乐干预改善阿尔茨海默症自传体记忆障碍的效果(综述)

    王宏超;张奇;

    自传体记忆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改善这种记忆障碍可以增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已有研究表明,参加歌唱训练或聆听背景音乐均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自传体记忆能力。这既可能与音乐能够增强唤醒度和注意功能有关,还可能与音乐能够诱发情绪有关。今后应开展歌唱训练和背景音乐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的对比研究来澄清该问题。

    2020年06期 v.34 48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7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05 ]

临床精神病学

  • 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音情绪识别

    杜霞;范宏振;王云辉;张洁;朱小林;赵艳丽;谭淑平;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音情绪识别的差异。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对照60例。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杨氏躁狂量表和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使用42段标准化语音情绪评价范式测试所有受试者的语音情绪识别能力。结果: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愤怒、平静、悲伤及总体语音情绪类别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其中精神分裂症对厌恶;(2.1±1.7)vs.(3.1±1.7)vs.(3.1±1.6);P<0.05]、惊奇;(2.7±1.7)vs.(3.8±1.6)vs.(3.9±1.7);P<0.05]两种语音情绪的类别得分,及对愤怒;(58.4±22.1)vs.(71.4±17.1)vs.(71.1±14.5);P<0.05]情绪的强度得分均低于双相障碍和正常对照。结论:本研究提示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均存在语音情绪识别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厌恶、惊奇两种语音情绪的识别能力弱于双相障碍患者。

    2020年06期 v.34 48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2 ]
  • 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血清抗氧化物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付卫红;宋佳起;赵青;于健瑾;高岚;刘美岑;陈大春;杨贵刚;

    目的:探索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白蛋白、尿酸等血清抗氧化物的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男性患者136例及年龄匹配的正常男性对照139例。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包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亚型]、尿酸、白蛋白、间接胆红素浓度,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血清TSOD[(76.7±7.0)U/mL vs.(68.0±10.1) U/mL,P<0.001]及CuZnSOD [(58.3±15.3)U/mL vs.(49.9±14.8)U/mL,P<0.001]较高;间接胆红素浓度较低[(8.9±4.1)μmol/L vs.(13.1±6.7)μmol/L,P<0.001],MnSOD、白蛋白、尿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各抗氧化物与PANSS各分量表分(阳性、阴性、一般病理症状)和量表总分无相关,与抗精神病药种类、剂量(氯丙嗪等效剂量)及疗程无相关;两组中MnSOD与CuZnSOD均明显负相关(r=-0.78、-0.74);SOD与各非酶抗氧化物间未显示相关性;两组中白蛋白均与年龄负相关(r=-0.40、-0.28)。结论:SOD升高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疾病进化阶段稳定的特征指标,与临床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及非酶抗氧化物无相关。

    2020年06期 v.34 49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28 ]

社会精神病学

  • 内蒙古精神卫生调查的背景和设计

    张婷婷;陈丽霞;黄悦勤;隋晓杰;李强;严洁;吕东升;刘肇瑞;丁华;白银霞;马超;陈红光;

    内蒙古精神卫生调查(又称"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具有全区代表性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主要目标是获得全区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卫生服务利用的信息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采用两阶段调查法。充分考虑调查工具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创新性,第一阶段调查的主要工具为复合型国际诊断交谈表3.0,可获得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的疾病诊断;第二阶段主要工具为定式临床访谈诊断表、10/66痴呆诊断工具,可获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和老年期痴呆的疾病诊断。该调查将为自治区卫生政策制定、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2020年06期 v.34 499-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17 ]
  • 内蒙古精神卫生调查的抽样和实施

    刘肇瑞;吕东升;黄悦勤;隋晓杰;严洁;丁华;吕萍;白志坚;张婷婷;李强;王瑞琪;马超;陈红光;

    目的:详细介绍内蒙古精神卫生调查(立项名称为"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抽样方案、权重计算、现场执行以及质量控制方案。方法:调查以计算机辅助个人访谈为主,采取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的抽样方法抽取在当地社区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18岁及以上居民入户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分两个阶段开展。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进食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的诊断采用一步法设计完成,而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老年期痴呆的诊断采用二步法设计完成。结果:实际调查在41个区县旗246个村居的14130名调查对象中开展,完成第一阶段调查人数12360人,应答率为87.5%。第二阶段调查抽取了5263人,实际完成4448人,应答率84.5%。根据抽样结果,分别计算了抽样设计权数、无回答调整权数、事后分层权数,并进行了极值调整。共有314名调查员和51名精神科医生接受培训,合格后开展入户调查。两个阶段调查均进行了及时的数据核查、电话核查以及录音核查的措施,核查结果显示所有样本没有出现质量问题或仅出现轻微质量问题。结论:本调查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有代表性的精神障碍、精神卫生服务以及危险因素的相关信息。未来学者可以利用这个数据库开展相关分析,从而增加对精神健康的理解和认知。

    2020年06期 v.34 507-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8 ]

会议及消息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大会会议通知

    <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将于2020年8月21日-2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银城皇冠假日酒店举办第十六届学术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和南京脑科医院承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协办。本次会议的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危机干预、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国内外进展、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应用与组织实施、自杀干预的方法和临床评估、自杀监测技术和方法等。

    2020年06期 v.34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2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精神病学和心理卫生科研论文的写作(第12期)通知(深圳·2020)

    <正>简介:本培训班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精神病学和心理卫生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班"第12期,从2009年起每年成功举办1次,培训目标是帮助心理卫生相关专业的临床工作者提高科研设计和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将延续2009-2019年培训班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安排。理论课由本刊主编、副主编及责任编辑讲授临床研究中涉及的学术道德原则、论文的著作权归属、临床科研基本概念和方法、论文的结构及写作要求、文献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等,实践课讲授论文标题拟定、摘要和正文各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等,并对准备有论文的学员进行面对面辅导。

    2020年06期 v.34 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1 ]

社区精神卫生

  • 中国西部某省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

    孙焱;吴燕筱;王志忠;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为提升地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在西部某省选择4个代表性县(区),对辖区所有在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电话调查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和树模型探讨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结果:1817例患者中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1480例,药物治疗完全依从者占65.41%,部分依从者占10.95%,不依从者占23.65%。多因素分析显示:非独居(OR=1.60,95%CI:1.13~2.28,P<0.01)、城市(OR=2.44,95%CI:1.73~3.43,P<0.001)、有残疾证(OR=2.21,95%CI:1.67~2.92,P<0.001)、近1年看过精神科医生的患者(OR=13.29,95%CI:8.83~20.00,P<0.001)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相关因素是精神专科服务利用能力,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精神卫生服务建设。

    2020年06期 v.34 516-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18 ]

心身医学

  •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和积极感受的影响

    刘艳红;李玉;李胜玲;王帆;孙彩霞;高丹丹;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和积极感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及其母亲240对,随机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20对。常规护理组接受发育支持护理,袋鼠式护理组住院第2天在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袋鼠式护理13天;并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评价两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感受。结果:干预后,袋鼠式护理组母亲干预后的(PPUS)疾病不确定感总分[(63.4±5.6)vs.(82.2±10.0)]及其维度疾病状态不明确性、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得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PAC积极感受总分[(35.2±4.2) vs.(25.4±4.8)]及其维度自我肯定、生活展望得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以降低早产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积极感受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0年06期 v.34 523-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51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04 ]

心理卫生评估

  • 大学生自我损耗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齐晓栋;张大均;

    目的:考察自我损耗对大学生态度形成的影响。方法:在某高校选取大学生100名,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进行2(损耗组,非损耗组)×3(积极强信息,积极弱信息,中性信息)的被试间实验设计,让被试完成损耗或非损耗任务后,阅读关于陌生人的短信息,测量对该陌生人的态度及态度确定性。结果:个体阅读积极强信息、积极弱信息和中性信息产生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5±0.55)vs.(3.80±0.58)vs.(3.40±0.73),P<0.001];损耗组、非损耗组阅读信息后产生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0.75)vs.(3.72±0.62),P>0.05],但损耗组态度确定性高于非损耗组[(3.78±0.92)vs.(3.41±0.88),P<0.05]。结论:自我损耗虽然没有对形成的态度产生影响,但却在元认知层面影响了态度确定性。

    2020年06期 v.34 528-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01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3 ]
  • 互联网企业就职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工作动机的纵向研究

    苗墨;樊春雷;王利刚;陶婷;高文斌;

    目的:探讨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与工作前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互联网企业录用的大学毕业生116人,进行为期2年共3次的纵向研究。基线施测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成就动机量表(AMS)及外显权力动机量表(EPMS),基线后1年、基线后2年施测CD-RISC。采用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3个时间点CD-RISC总分分别为(73.4±12.0)、(75.5±11.2)、(70.0±11.6),总分随时间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β=-0.22~2.98,均P<0.001)。成就动机与权力动机对心理弹性的上升有影响(斜率β=-0.01、-0.12,均P<0.05),对其下降没有影响(斜率β=0.01、-0.01,均P>0.05),成就动机与权力动机是心理弹性有效的预期因子(R~2变化=14.5%~41.6%)。结论:互联网企业就职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降低刚参加工作大学毕业生的成就动机与权力动机可能有助于提升其心理弹性。

    2020年06期 v.34 53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00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3 ]
  •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潜剖面分析

    杨宏;金童林;刘振会;李鑫;乌云特娜;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潜在类别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方法:选取559名大学生(男208人,女351人,年龄17~28岁),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TIASU)进行测试,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特征进行潜剖面分析。采用R3STEP法的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结果:潜剖面分析结果支持3个潜类别的模型,分别定义为"高危型"(21.6%)、"中间型"(53.0%)和"低危型"(25.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较于低危型而言,网龄每大一岁属于中间型的发生比要高出5.8%;相较于低危型而言,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每多一小时属于中间型和高危型的发生比分别要高出21.3%和23.6%。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3种不同潜类别;网龄、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有助于预测大学生所属的类别组。

    2020年06期 v.34 53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112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36 ]

神经心理生物学研究

  • 吸烟成瘾者与网络成瘾者的特质冲动及认知抑制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

    陈若婷;刘萌萌;李志明;刘苏姣;严万森;

    目的:比较吸烟成瘾者与网络成瘾者的特质冲动及认知抑制功能的异同。方法:通过网络成瘾量表(IAT)、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筛选出吸烟成瘾组25例、网络成瘾组25例及正常对照组28例,采用UPPSP冲动行为量表进行冲动性测试,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所有被试进行经典色词Stroop实验,记录脑电数据。结果:网络成瘾组及吸烟成瘾组的UPPSP消极紧迫感、积极紧迫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成瘾组Stroop色词不一致正确率低于网络成瘾组及对照组(P<0.05);ERP分析显示,吸烟成瘾组及网络成瘾组N200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在顶枕区诱发的P30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P<0.05);吸烟成瘾组前额区N450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正负性情绪相关的冲动性水平升高、认知冲突抑制不足可能是网络成瘾者与吸烟成瘾者的共同特征。

    2020年06期 v.34 54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7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26 ]

新冠肺炎流行期公众心理卫生特别栏目

  •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学生与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

    朱小林;刘丹;闫芳;屈威;范宏振;赵艳丽;王志仁;谭云龙;任艳萍;谭淑平;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疫情期间在校学生和一般企事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通过网络问卷,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RQ-20)、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1482名学生和4913名员工进行应激、焦虑和抑郁反应初筛。SRQ-20总分≥8分为明显应激反应,GAD总分15分以上为重度焦虑,PHQ-9总分15~19分为中重度抑郁。结果:学生的SRQ-20、GAD-7和PHQ-9总分均高于员工(均P<0.01);有明显应激反应、重度焦虑、中重度抑郁情况的学生比例高于员工(均P<0.05)。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大专、高中的员工SRQ-20和PHQ-9总分高于博士员工,高中生的SRQ-20和PHQ-9总分高于本科生(均P<0.05)。有明确接触史和可能有接触史的学生和员工的SRQ-20、GAD-7和PHQ-9总分均高于无接触史者(均P<0.05)。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应激、焦虑反应较强,比一般员工重;不同教育程度的员工的应激及抑郁反应不同;学生和员工在疫情期间的应激反应可能与新冠肺炎接触史有关。

    2020年06期 v.34 549-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67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421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征订启事

    <正>欢迎订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定价每期20元,全年12期共240元。订阅方式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16。(2)个人向编辑部汇款邮购,优惠一年价200元,两年价360元,三年价500元,采用平信或收件人付费(即收到付款)方式快递邮寄。可支付宝(账户实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支付。本刊是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类、心理学学术期刊,是反映我国心理卫生(精神卫生)领域研究水平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本刊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评选均连续获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类期刊;本刊亦连续获得"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2018.11获"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项目"立项资助。

    2020年06期 v.34 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