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芳;任孝鹏;TAO Dan;
目的:考察文化适应评估问卷(ASQ)在迁移人员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居住在广州的迁移人员805人(样本1)、居住在深圳的迁移人员203人(样本2)和居住在上海的迁移人员214人(样本3),合并样本1和样本3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效标效度检验,样本3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从样本3中选取103名迁移人员间隔5个月进行重测。以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孤独量表(LS)为效标工具。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9个公因子,共114个条目,累计方差解释率60.86%,条目负荷在0.40~0.76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拟合良好(χ~2/df=2.32,GFI=0.91,CFI=0.90,SRMR=0.06,TLI=0.92,RMSEA=0.05);ASQ生活焦虑、思乡、幸福因子得分均与SWBS、DASS得分呈正相关(ICC=0.20~0.53,均P<0.01),与LS得分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SQ 9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0~0.94,重测信度(ICC)为0.63~0.90。结论:文化适应评估问卷中文版测评国内迁移人员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2023年01期 v.3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姜兆萍;钱会;
目的:探讨自尊和自我控制在大学生空间能力性别刻板印象威胁和提升效应中的共同调节作用。方法:将140名大学生随机分到空间能力性别刻板印象启动组和非启动对照组,启动组69名(男34名),对照组71名(男34名)。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自我控制量表(SCS)和心理旋转测验(MRT)测量自尊、自我控制和空间能力;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空间能力的性别刻板印象威胁与提升效应,采用调节作用模型分析自尊和自我控制对这两种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女性启动组的MRT正确率低于对照组(P<0.01);RSES得分×组别和SCS得分×组别共同预测女性MRT正确率(ΔR~2=0.08,P<0.05),女性的自尊和自我控制均处于低水平时,组别与MRT正确率存在负向关联。结论:自尊与自我控制共同调节女性的空间能力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当女性的自尊和自我控制水平都低时,其MRT成绩会受空间能力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而降低。
2023年01期 v.3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王亚可;卢瑶;陈建文;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发展变化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28名大学生进行间隔6个月的2次线上调查。采用UCLA孤独量表-第3版(UCLA-3)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测量孤独感和手机成瘾。结果:UCLA-3第2次测量(T2)得分大于第1次(T1)(F=4.08,P<0.05),MPATS的2次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P>0.05)。交叉滞后模型中,UCLA-3(T1)至MPATS(T2)的交叉滞后通径存在统计学意义(β=0.15,P<0.001),MPATS(T1)至UCLA-3(T2)的交叉滞后通径无统计学意义(β=0.07,P>0.05)。结论:大学生孤独感存在一定的变化,手机成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随着时间发展体会到孤独感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成瘾问题。
2023年01期 v.37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3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金童林;张璐;乌云特娜;贾彦茹;雷泽宇;
目的:修订网络亲社会行为量表形成中文版(OPBS-C)并在大学生群体中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487名大学生(样本1)完成OPBS-C测评,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480名大学生(样本2)完成OPBS-C、网络人际信任量表(OITS)、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和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SNUIS)测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效标效度分析;4周后,在样本2中选取145名大学生进行重测。结果:OPBS-C包括执行网络亲社会行为(POPBS)与接受网络亲社会行为(ROPBS)2个分量表,各10个条目,总方差解释量分别为78.11%和85.12%;2个分量表的结构效度均良好(χ~2/df=4.18、4.92,GFI=0.96、0.95,CFI=0.98、0.99);POPBS得分和ROPBS得分均与OITS、IABS、SNUIS总分呈正相关(ICC=0.70~0.77,均P<0.01)。2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0.93,间隔4周的重测ICC分别为0.75、0.78。结论:网络亲社会行为量表中文版(OPBS-C)测评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效度和信度良好。
2023年01期 v.37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定价每期20元,全年12期共240元。订阅方式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16。(2)编辑部邮购:单册20元(另收EMS邮费10元,一次购买2册及以上免收邮费)。本刊是我国心理卫生领域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作者和读者主要为在心理卫生相关领域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涵盖精神病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等分支学科。本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中国科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DISC)等知名数据库收录。
2023年01期 v.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挂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是心理(精神)卫生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服务于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刊登反映我国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报道世界前沿信息,传播心理卫生新知识。办刊宗旨是推动心理卫生各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发展、促进心理卫生领域学术理论和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增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
2023年01期 v.3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前身是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精神科。1951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院,1966年搬迁至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为该院精神科,1980年成立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1992年10月迁入海淀院区现址(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4年12月增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名称,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昌平院区(昌平医科学园路2号)正式投入使用,现有总建筑面积约为5万多平方米。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已发展成为集临床医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公共卫生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在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领域里处于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地位。
2023年01期 v.3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成立于1985年,是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由民政部管理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属于国家一级社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成员包括心理健康、医疗卫生、教育、社会工作等专业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以及相关单位,主要工作涵盖心理卫生相关的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学普及、咨询服务、书刊编辑、成果鉴定等。
2023年01期 v.37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正>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时间:2022年9月9日~2023年5月31日学习方式:报名交费后将收到链接和密码,课程开放期间可以反复观看内容及特色长期打磨,力求精品:今年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卫生学科研论文写作讲习班”是2009年开办以来的第14期,始终坚持服务于心理卫生相关专业工作者提高科研设计和学术论文写作水平的需求及其变化,通过长期的积累、不断的反馈,课程日趋完善。
2023年01期 v.37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