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信息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定价每期20元,全年12期共240元。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16。(2)编辑部邮购:单册20元(另收EMS邮费10元,一次购买2册及以上免收邮费)。本刊是我国心理卫生领域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作者和读者主要为在心理卫生相关领域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涵盖精神病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等分支学科。

    2025年10期 v.39 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临床精神病学

  • 云南农村女性孕产期抑郁症状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

    黄睿;夏修;杜兴梅;邓睿;黄源;

    目的:探究云南农村女性孕早期至产后42天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选取云南某农业县的孕产期妇女213名,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在孕早期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在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天进行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潜类别增长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孕产期抑郁症状得分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潜类别增长模型结果显示,孕产期抑郁症状存在3个潜类别,即持续高分组(1.41%)、稳定低分组(91.08%)和症状波动组(7.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OR=4.04)、有焦虑症状(OR=4.12)、中低社会支持水平(OR=3.12)的孕妇处于高分组和波动组的可能性更高。结论:云南农村女性孕产期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存在3个异质性亚组,受教育程度低、有焦虑症状和社会支持缺乏的女性更容易出现孕产期抑郁症状风险。

    2025年10期 v.39 837-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失业问题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李星雪;刘梓康;赵丽婷;梁红;

    目的:探讨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失业问题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2023年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中主要问题描述为失业的来电者802例,通过询问来电者2周内是否有自杀想法来评估当下的自杀意念,收集来电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痛苦感、希望感、抑郁情绪、物质滥用、躯体问题、既往自杀未遂史、慢性生活事件、急性生活事件、被虐待史、害怕被攻击、亲友自杀史)。结果:517例(64.4%)来电者报告该次来电前2周内有自杀意念。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希望感(OR=0.32,95%CI:0.23~0.44)是失业问题来电者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高抑郁程度(OR=2.47,95%CI:1.77~3.45)、既往自杀未遂史(OR=1.64,95%CI:1.05~2.56)、慢性生活事件(OR=1.55,95%CI:1.11~2.16)是失业问题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失业问题来电者的既往自杀未遂史、慢性生活事件、高抑郁程度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高希望感则为保护因素。

    2025年10期 v.39 84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百色市自杀未遂患者自杀方式和人口学特征分析

    李佳颖;白欣玉;曹有容;黄倩薇;费立鹏;马贞玉;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市急诊科自杀未遂患者的自杀方式及人口学特征,为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2021年百色市14个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自杀未遂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自杀患者情况收集表记录自杀未遂患者的情况。结果:2 529例自杀未遂患者中,服农药自杀1 636例,治疗药物557例,杀鼠药112例,使用一氧化碳(CO)53例。男性和农民服农药自杀比例更高,女性和非农民服治疗药物自杀比例更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服农药自杀未遂患者中45~60岁人群比例更高(OR=3.18),服治疗药物中45~60岁人群比例更低(OR=0.19);服农药的自杀比例在2020年(OR=0.56)和2021年(OR=0.52)显著减少,且服治疗药物的自杀比例在2020(OR=2.04)和2021年(OR=3.18)显著增加。结论:服农药自杀是百色市居民最主要的自杀方式,男性、农民及中年群体多发;服治疗药物自杀未遂的比例显著增加,女性群体多发。

    2025年10期 v.39 849-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 网络正念认知疗法治疗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案例报告

    刘津君;肖泽萍;吴艳茹;

    目的:报告网络正念认知疗法(MBCT)对1例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及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评价个案W接受10周的网络MBCT干预的疗效。在MBCT开始前1周(基线)、进行第5周、结束后1周和结束2年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防御方式问卷(DSQ)、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自我接纳问卷(SAQ)和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的评估,MBCT结束5个月后对W进行一次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定量结果显示,在MBCT结束后1周和2年后,W的抑郁、焦虑、不成熟防御机制、正念水平、自我接纳水平和外向性/宜人性均较基线表现出可靠的改善(|RCI|>1.96)。定性分析显示,在W的叙事中,精神科药物、增进觉察力、规避思维偏差、促进自我接纳与关怀、稳固的治疗联盟是W从MBCT获益的因素。结论:网络正念认知疗法改善了该例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功能。

    2025年10期 v.39 856-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拒学青少年对家长-医师-校方会议中有效干预体验的定性研究

    刘亮;赵旭东;王艳波;

    目的:探讨拒学青少年对所参加的家长-医师-校方会议中有效干预的体验。方法:应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访谈12名参加了家长-医师-校方会议的拒学青少年,了解他们所认可的会议中的有效心理干预。采用主题分析对访谈逐字稿进行分析,构建关于家长-医师-校方会议中有效干预的主题结构。结果:主题分析得到医生的公正与节制、情绪和诉求被听到、就事论事协商、适当科普、帮我们看资源、我看事情更立体6个主题。结论:家长-医师-校方会议能够促进家校有效沟通,为促进拒学青少年情绪、诉求表达及复学准备提供支持性环境。

    2025年10期 v.39 86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心身医学

  • 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评估精神分裂症与肺癌的因果关联

    霍康明;崔明湖;张中文;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评估精神分裂症与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关系。方法:从精神科基因组学联盟和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选择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加权中值法、MR Egger法等为补充分析方法,对选择的工具变量进行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运用Cochran Q检验分析其异质性,运用MR-Egger intercept分析和leave-one-out法进行多效性检验,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对于精神分裂症与肺癌的数据,逆方差加权法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肺癌的风险(OR)为一般人群的1.001倍(95%CI:1.000~1.002,P<0.01),加权中值法和MR Egger法的评估结果同样为精神分裂症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提供了证据。结论:精神分裂症与肺癌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因果关联。

    2025年10期 v.39 868-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及相关因素

    孟雪晴;郑雯;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60例,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和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LC)进行调查。结果:PTGI得分为(53.8±10.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β=0.11)及面对得分(β=0.28)、QOL-LC总分(β=0.16)与PTGI得分正关联,疾病分期(β=-0.14)、介入治疗次数(β=-0.06)和回避得分(β=-0.27)与PTGI得分负关联。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低水平,其创伤后成长与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介入治疗次数、医学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相关。

    2025年10期 v.39 875-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

  • 童年创伤与成年早期前额叶功能网络的关联研究

    季善玲;王秋玲;王玥;王睿;苏懋萱;刘冰倩;林鑫玉;贾司琦;杜玉昕;陈玉宙;郁昊;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fNIRS)技术探讨童年创伤与成年早期前额叶功能网络特性的关联。方法:招募28名有童年创伤经历大学生作为创伤组和32名无童年创伤大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童年创伤问卷(CTQ)评估个体童年期虐待与忽视经历,使用反刍思维量表(RRS)量化个体对消极事件或情绪的反复思考程度,使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GT)评估个体在权衡长期收益与短期利益时的选择倾向。采集所有被试执行IGT期间的fNIRS数据,计算前脑额叶功能网络的度中心性(DC)、介数中心性(BC)以及局部效率(LE)。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明确童年创伤、脑网络属性(DC、BC和LE)以及反刍思维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创伤组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C下降,右侧额下回DC、BC和LE和双侧额极LE升高。右侧额下回的BD和LE在CTQ的性虐和RRS得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分别为48.57%,41.43%)。结论:童年创伤与成年早期前额叶网络特性的变化显著相关,其中性虐待可能通过影响右侧额下回的网络属性,影响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

    2025年10期 v.39 880-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回流经历对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与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影响

    杨先涛;吴荣;罗媛;任鹏宇;刘玉;冉凤蛟;罗溪;古满婷;严征;

    目的:探讨回流经历对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检出率及其与儿童期情感虐待(EM)、社会支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省3 901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NSSI行为问卷、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结果:贵州省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22.8%,其中回流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27.3%。社会支持和睡眠质量在儿童期EM与中学生NSSI行为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均为0.06。回流中学生(β=-0.62)与非回流中学生(β=-0.50)儿童期EM得分均与社会支持得分负相关,回流中学生(β=0.22)与非回流中学生(β=0.14)睡眠质量得分均与NSSI行为得分正相关。结论:回流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更高。社会支持和睡眠质量在儿童期EM与中学生NSSI行为间有重要作用,回流中学生儿童期EM与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及NSSI行为关系强于非回流中学生。

    2025年10期 v.39 88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同伴依恋和认知融合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作用

    彭小凡;王婷;吴淼;唐天桂;谭磊;

    目的:考察同伴依恋和认知融合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作用,探讨这些变量关系在中、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 767名中、小学生(小学生1 950人,中学生817人),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亲密关系体验-关系结构量表、认知融合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分别测量负性生活事件、同伴依恋、认知融合和抑郁。结果:负性生活事件、同伴依恋、认知融合得分与抑郁得分两两之间正向关联(r=0.36~0.75,均P<0.001);同伴依恋与认知融合的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效应值分别是0.04、0.30、0.04,分别占总效应的6.7%、50%、6.7%;链式中介模型在小学生与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Δχ~2=47.12,Δdf=6,P<0.001);链式中介作用在小学生中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Δχ~2=43.72,Δdf=6,P<0.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直接或通过同伴依恋和认知融合间接影响中小学生抑郁。负性生活事件对小学生(尤其女生)的同伴依恋、认知融合影响更大;同伴依恋对中学生认知融合影响更大;认知融合对小学生抑郁影响更大;同伴依恋对小学男生抑郁影响更大。

    2025年10期 v.39 895-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父母忽视与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关系

    宋晓钰;魏田园;王佳宁;

    目的:使用网络分析方法探究青少年父母忽视、内化问题行为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性别对其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短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对8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将父母忽视不同类型与内化问题行为和攻击行为的不同维度作为节点纳入,使用R软件进行网络分析。结果:总样本中,父母忽视中情感忽视(strength=1.14)的强度最高,内化问题行为中焦虑(strength=0.99)的强度最高,攻击行为中愤怒(strength=1.06)的强度最高。男生组中,愤怒(bridge strength=0.44)的桥接强度最高;而在女生组中,压力(bridge strength=0.27)的桥接强度最高。结论:父母忽视与内化问题行为和攻击行为之间均为正相关,不同性别的网络结构存在差异。

    2025年10期 v.39 902-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心理卫生评估

  • 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与攻击性及负性情绪的关系

    于佳诚;刘慧娟;张萌;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攻击性、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选取537名男性服刑人员,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进行测评,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将生命意义感分类,采用相对中介分析检验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结果:男性服刑人员生命意义感存在消极意义感型(20.3%)、低体验-高寻求型(28.3%)、高体验-低寻求型(16.0%)和积极意义感型(35.4%)4种类别。消极意义感型、低体验-高寻求型、高体验-低寻求型的AQ-CV得分依次降低(均P<0.05)。与消极意义感型相比,高体验-低寻求型和积极意义感型通过负性情绪作用于攻击性的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59、-0.56,95%CI=-0.75~-0.43、-0.71~-0.42)。结论:本研究提示生命意义感较高的男性服刑人员可能具有较低的攻击性;具有较高体验意义感的个体可通过更少的负性情绪来降低攻击性。

    2025年10期 v.39 910-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大学生沉浸体验与正性情绪动态关系的日记法研究

    谢金营;王静谦;于丽玲;

    目的:探究大学生正性情绪与沉浸体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93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4天的日记法数据收集;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的正性情绪分量表、简化状态流畅量表(SFSS)测量每日的正性情绪以及沉浸体验,使用动态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正性情绪与沉浸体验之间相互预测的关系。结果:在个体内水平,正性情绪得分与SFSS得分正相关(r=0.50,P<0.001);在个体间水平上,正性情绪得分与SFSS得分正相关(r=0.47,P<0.001)。两水平动态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前一天的沉浸体验正向预测后一天的正性情绪(γ=0.12,95%CI:0.06~0.18),但是前一天的正性情绪与后一天的沉浸体验无关联(γ=0.00,95%CI:-0.06~0.06)。结论:在本研究中,大学生每日的沉浸体验可以正向预测之后的正性情绪,但每日的正性情绪不能预测之后的沉浸体验。

    2025年10期 v.39 917-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特质焦虑和具身情绪启动对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

    陈文以;马利军;黄惠媛;林家宝;焦冰清;

    目的:探究不同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特点及具身情绪启动的作用。方法:选取2 310名大学生,依据特质焦虑量表得分筛选出高特质焦虑组30名、低特质焦虑组28名,通过点探测实验,计算注意偏向指数、注意定向指数以及注意脱离困难指数,考察不同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特点;诱发两组的具身情绪,通过对探测点位置进行反应,考察具身情绪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结果:点探测实验发现,高特质焦虑组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脱离困难指数>0,低特质焦虑组对正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定向指数>0 (均P<0.05);低特质焦虑组对正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指数大于高特质焦虑组(P<0.05)。在具身消极启动下,低特质焦虑组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指数>0 (P<0.05);两组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定向指数高于正性情绪面孔(P<0.05)。结论:高特质焦虑大学生对负性情绪面孔存在注意脱离困难,而低特质焦虑大学生对正性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定向加速;具身消极启动可能对低特质焦虑大学生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影响更大。

    2025年10期 v.39 922-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