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信息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定价每期20元,全年12期共240元。订阅方式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16。(2)编辑部邮购:单册20元(另收EMS邮费10元,一次购买2册及以上免收邮费)。本刊是我国心理卫生领域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作者和读者主要为在心理卫生相关领域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涵盖精神病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等分支学科。

    2025年04期 v.39 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临床精神病学

  • 心境障碍患者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比较

    徐枫;成佩霞;王茜;范华;高琦;

    目的:分析心境障碍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性能。方法:基于北京市安定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心境障碍患者电子病历数据,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再入院预测模型,采用准确率、查准率、查全率等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纳入心境障碍患者6 234例,再入院有1 549例(24.9%)。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有共病、治疗效果为治愈、MECT治疗和使用第二代抗精神药物的心境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再入院(OR=1.26、1.68、1.26、1.35、1.18)。CNN的准确率、查准率和F1值最高,均为0.87,查全率为0.86。随机森林的查全率为0.86,AUC为0.95。结论:心境障碍患者的再入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模型。

    2025年04期 v.39 293-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创伤事件2个月后大脑活动改变

    杨罗东;李浩浩;孟瑶;胡敏;邢文龙;蒋良;张桂青;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大脑活动的改变情况。方法:共纳入40例车祸创伤事件暴露者,在1周内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艾森克个性测量表(EPQ)评估焦虑、抑郁和人格,在2个月时进行第二次fMRI扫描,并进行PTSD诊断,根据是否发生PTSD分为创伤暴露组(n=23)和PTSD组(n=17)。采用振幅百分比(perAF)的方法比较创伤暴露组和PTSD组大脑功能活动的改变情况。结果:与创伤暴露组比较,PTSD组在1周时左侧海马perAF值降低,2个月时右侧扣带回中部、左侧中央后回perAF值降低(P<0.05);PTSD组前后比较,2个月时左侧颞中回、左侧内侧额上回perAF值降低(P<0.05)。相关分析发现,PCL-5得分与EPQ的精神质(r=0.32,P<0.05)、HAMA(r=0.35,P<0.05)、HAMD(r=0.34,P<0.05)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EPQ精神质(OR=11.79)、HAMA(OR=1.62)得分高是车祸后PTSD的危险因素,EPQ内外向得分高(OR=0.32)是保护因素。结论:PTSD患者在创伤事件后2个月内右侧扣带回中部、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中回、左侧内侧额上回脑区活动降低。

    2025年04期 v.39 30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内蒙古自治区心境障碍的现况调查

    杨培锋;王瑞琪;张婷婷;丁华;陈丽霞;刘肇瑞;吕萍;吕东升;严洁;白银霞;黄悦勤;隋晓杰;

    目的: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和卫生服务利用现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使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作为诊断工具,根据DSM-IV诊断标准诊断心境障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心境障碍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12 315人完成调查,心境障碍加权12月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4%和8.7%。抑郁障碍加权12月患病率为4.9%、双相障碍为0.3%。在所有心境障碍亚类中,抑郁症12月患病率最高(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未婚、分居或离婚、不工作、家族史、其他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慢性病(OR=1.56、2.80、2.07、1.42、13.46、7.97、3.23、2.13)是心境障碍患病的危险因素,65岁及以上(OR=0.44)是心境障碍患病的保护因素。心境障碍终生患者咨询率为15.5%,咨询者中在精神科咨询率为3.7%,接受药物治疗率为1.8%。结论:本研究显示女性、未婚、分居或离婚、不工作、有家族史、患其他精神障碍、患睡眠障碍和患慢性病是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心境障碍的高危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

    2025年04期 v.39 308-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简体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

    郝梦晗;李志远;翁雨佳;高洁;唐翼羽;黄国平;

    目的:评估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简体中文版(SC-BCIS)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188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SC-BCIS测评,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量表为校标工具。间隔4周后38例患者完成重测。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条目分析,以Cronbach α系数、ICC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以主成分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SC-BCIS的15个条目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符合筛选标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9;重测ICC值为0.82;SC-BCIS与ITAQ两个量表的ICC系数为0.83;量表为双因子结构,2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42.4%。结论: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简体中文版测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自知力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2025年04期 v.39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 内观认知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江珊;王怡;于文彦;王宇暄;王书哲;毛富强;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纳入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即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2 a、病情稳定且处于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中、存在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问题、既往2个月未服用抗抑郁剂。入组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组(NCT组,n=32)和心理健康宣教联合药物治疗组(MEC组,n=32),共治疗6天,每组各脱落2例。使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NCT组BDI-II得分的差值(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低于MEC组(P<0.001),PSQI总分差值也低于MEC组(P<0.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叠加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

    2025年04期 v.39 32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

  • 父母童年期经历对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朱言同;占淑玮;张更立;

    目的:分析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子代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考察父母童年期积极经历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 090例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采用童年不良经历问卷(ACE-IQ)、童年积极经历量表(BCEs)评定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如虐待、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等)与积极经历(如具有安全感和支持性的外部与内部环境、个人积极特质等),使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SDQ)评估子代亲社会行为。结果:父母ACE-IQ得分与子代亲社会行为SDQ得分呈负相关(r=-0.15);父母BCEs得分在父母ACE-IQ得分与子代SDQ得分(β=-0.12)间起调节作用(β=0.19)。结论:父母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子代亲社会行为水平存在负向关联,这一关系随着其童年积极经历的增加而加强。

    2025年04期 v.39 327-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中学生特质正念与无手机恐惧关系的交叉滞后研究

    惠秋平;王瑶瑶;何安明;

    目的:探讨中学生特质正念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方法:选取942名中学生,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和中文版无手机恐惧量表(NSC),间隔12个月进行2次数据采集(分别为T1、T2)。结果:T1 MAAS得分高于T2 MAAS得分(P<0.001);MAAS得分与NSC得分的同时性相关(r=-0.11、-0.21,均P<0.01)和继时性相关(r=-0.14、-0.15,均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T1 MAAS得分负向预测T2 NSC得分(β=-0.09),T1 NSC得分负向预测T2 MAAS得分(β=-0.10)。结论:中学生的特质正念与无手机恐惧相互预测。

    2025年04期 v.39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心理卫生评估

  • 基于交互环境的智能化心理测评(综述)

    黄凯奇;康雅萱;晏成信;胡世宇;高文斌;王利刚;陶婷;曾杨睿宇;

    游戏化心理测评利用游戏元素来增强被试的参与动机并提升测量准确性,但该类方法过于关注静态结果。通过对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游戏化心理测评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定义了基于交互环境的智能心理测评范式,其基于对游戏内动态过程数据的分析,能够精准地描记受测者在交互情境中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更有效地表征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这种新范式展现了在需求、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方面的进步与较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04期 v.39 337-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青年人心理健康素养与抑郁和焦虑及失眠症状的关系

    杨雨青;黄婧;林子新;余彤;陈夕圆;杨宁;钟少玲;周亮;

    目的:探究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18~23岁的青年人10 273名,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素养达标1 137人(11.1%),存在抑郁症状2 758人(26.8%)、焦虑症状1 355人(13.2%)、失眠症状4 936人(4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人口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后,心理健康素养未达标是抑郁、焦虑、失眠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1.93、1.49,95%CI:1.74~2.48、1.52~2.46、1.31~1.70)。结论: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足,且心理健康素养缺乏与出现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存在关联。

    2025年04期 v.39 34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亚洲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与群际接触的关系

    曹春;樊艳阳;

    目的:探讨亚洲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与直接接触、网络接触和媒介接触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网络社交平台选取亚洲来华留学生581人[来华时间(18.9±8.7)个月],采用直接接触量表(DCS)、网络接触量表(OCS)、媒介接触量表(MCS)测量群际接触,文化适应压力量表(ASS)测量文化适应压力(包含语言压力、歧视压力、跨文化关系压力、文化隔离压力、学业压力),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MCS得分与ASS各维度得分均负关联(β=-0.40、-0.39、-0.39、-0.35、-0.36)。直接接触具有调节效应,改变了媒介接触与语言压力(β=-0.19)、跨文化关系压力(β=-0.25)、文化隔离压力(β=-0.25)和学业压力(β=-0.17)之间的负向关系。结论:媒介接触负向预测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直接接触在媒介接触与语言压力、跨文化关系压力、文化隔离压力和学业压力间起调节作用。

    2025年04期 v.39 350-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社交媒体使用与内化同性恋嫌恶的关系

    俞倪蕊;李文秀;程家俊;杨璐娜;刘燊;

    目的:探讨同性恋和双性恋(LGB)者社交媒体使用与内化同性恋嫌恶的关系,以及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网络社群平台选取同性恋或者双性恋者626人,采用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量表(SNSIS)、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内化同性恋嫌恶量表(IHS)进行测量。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SNSIS得分为(3.0±1.0)。SES得分在SNSIS得分和IHS得分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21.43%;PSSS得分调节了SNSIS得分和SES得分的关系(β=-0.10,P<0.01)、SES得分和IHS得分的关系(β=-0.11,P<0.01)。结论: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内化同性恋嫌恶相关,自尊在其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起调节作用。

    2025年04期 v.39 35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临床护士非理性拖延与强制公民行为和心理权利的关系

    李子锋;王楚;易文;张晓娟;席祖洋;常彩云;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非理性拖延与强制公民行为的关系及心理权利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413名,使用非理性拖延量表(IPS)、强制公民行为量表(CCBS)、心理权利量表(PES)进行调查。结果:IPS、CCBS、PES得分两两间均正相关(r=0.56、0.39、0.54,均P<0.01);心理权利在强制公民行为与非理性拖延行为的中介效应为0.17,所占比例为13.85%。结论:临床护士的心理权利在非理性拖延与强制公民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025年04期 v.39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反刍思维消极元认知信念量表测评大学生的效度和信度

    钱淑红;姜英杰;谢媚;芦雪;

    目的:检验反刍思维消极元认知信念量表(NBRS)测评大学生群体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1 004名大学生,使用样本1(n=501)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效标关联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以反刍思维量表(RRS)、担忧的无法掌控/危险量表(NEG)、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为效标工具;使用样本2(n=503)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跨性别等值性检验。间隔6周后,从总样本中随机选取199名大学生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NBRS共11个条目,3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3.75%;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三因子结构的拟合指数较好(χ~2/df=2.59,CFI=0.97,TLI=0.95,SRMR=0.04,RMSEA=0.06);NBRS总分与RRS、NEG、BDI-II得分均正相关(ICC=0.59、0.75、0.53,均P<0.01)。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重测信度(ICC)为0.74。NBRS在性别变量上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和严格等值模型均成立(ΔCFI<0.01、ΔTLI<0.01)。结论:反刍思维消极元认知信念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大学生群体的测评及相关研究。

    2025年04期 v.39 367-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大学生适应性与失眠症状关系的交叉滞后研究

    张克顺;江润杰;刘文科;

    目的:探讨大学生适应性和失眠症状之间的双向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某综合性大学的13 861名学生,采用适应性量表(APAS)和失眠症状量表(ISI)进行两年三阶段的纵向研究,采用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考察适应性和失眠症状间的交叉滞后关系。结果:基线APAS得分负向预测1年后ISI得分(β=-0.05,P<0.001),1年后APAS得分负向预测2年后ISI得分(β=-0.04,P<0.001);基线ISI得分负向预测1年后APAS得分(β=-0.06,P<0.001),1年后ISI得分负向预测2年后APAS得分(β=-0.03,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适应性有助于学生失眠症状的预防,同时失眠症状对学生的适应性存在负面影响。

    2025年04期 v.39 373-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大学生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苏红玉;任洁;熊娜娜;刘琦;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纳入1 423名大学生,采用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患者健康问卷-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躯体化症状量表-8(SSS-8)、饮食失调筛查问卷(SCOFF)、压力知觉量表(PSS-10)、简版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16)分别测评生活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失眠程度、躯体症状、进食障碍、压力知觉、情绪调节困难;用自编自伤风险筛查问卷筛查有无自伤观念和行为。结果:样本中大学生SF-12精神和躯体生活质量得分<50分的比例分别为81.7%和47.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与SF-12精神生活质量得分正向关联(β=0.04,P<0.05),PSS-10(β=-0.27,P<0.001)、PHQ-9(β=-0.25,P<0.001)、DERS-16(β=-0.23,P<0.001)和GAD-7(β=-0.11,P<0.001)的得分与SF-12精神生活质量得分负向关联。SSS-8(β=-0.45,P<0.001)得分与SF-12躯体生活质量得分负向关联。结论:研究显示大学生中生活质量较低的比例较高;压力知觉、抑郁、情绪调节困难和焦虑水平越高,精神生活质量越低,躯体不适症状越严重,躯体生活质量越低。

    2025年04期 v.39 37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1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