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信息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定价每期20元,全年12期共240元。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16。(2)编辑部邮购:单册20元(另收EMS邮费10元,一次购买2册及以上免收邮费)。本刊是我国心理卫生领域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作者和读者主要为在心理卫生相关领域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涵盖精神病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等分支学科。

    2025年08期 v.39 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临床精神病学

  • 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影像辅助诊断与经颅磁刺激治疗进展

    翁旭初;静进;罗建红;段旭君;臧玉峰;王馨;梁九兴;袁丽霞;杨兴洁;李镭;林力孜;徐海青;陈卓铭;黄赛君;陈强;易泉英;梁茂萍;陈艳娟;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病因机制未明、异质性高,精准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脑影像技术在ASD脑机制探索和辅助诊断方面展现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精准经颅磁刺激(TMS)干预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融合多模态脑影像数据,构建具有发育特异性的个体化脑影像指标,可提高ASD诊断和分类的准确性;基于功能磁共振获得的功能连接引导可实现个体化TMS干预。

    2025年08期 v.39 66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焦虑在冲动性特质与进食障碍症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陈典;杨磊;耿淑霞;陈超;宋培华;李雪霓;孔庆梅;司天梅;

    目的:探讨冲动性特质、焦虑与进食障碍症状的关系,分析焦虑在冲动性特质与进食障碍症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入组符合DSM-5中符合神经性厌食(AN)、神经性贪食(BN)诊断标准的进食障碍患者共244例,并对其用进食障碍调查量表(EDI-1)、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状态焦虑问卷(SAI)进行评定。通过SPSS宏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AN和BN患者中的BIS-11总分、SAI总分与EDI-1总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AN,r=0.56、0.63、0.72,P<0.001;BN,r=0.51、0.31、0.56,P<0.001或P<0.01)。SAI总分在BIS-11总分和EDI总分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在AN患者中SAI总分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效应比例:46.9%),在BN患者中SAI总分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冲动性特质、焦虑对进食障碍症状有正向预测作用;焦虑在冲动性特质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在AN患者中焦虑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在BN患者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2025年08期 v.39 67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 隐喻微型咨询会话文本的再认优势及顿悟在其中的作用

    余飞;张志杰;张杰;张文彩;

    目的:利用隐喻微型咨询会话范式考察心理健康情境下隐喻的再认优势及其与顿悟的关系。方法:将网络公告招募的104名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先阅读隐喻微型咨询会话材料,然后完成再认任务。学习阶段阅读负性认知及相应的隐喻或非隐喻解答并评估其顿悟性,再认阶段加入一些学习阶段未呈现过的解答,让被试判断是否在学习阶段阅读过该解答并评估判断的自信程度。3组再认间隔分别为15 min(n=37)、1 d(n=33)和7 d(n=34),记录解答的再认反应时并依据信号检测论计算解答的再认辨别力和判断标准。结果:3组隐喻解答的顿悟性、再认辨别力、再认判断标准和再认自信程度得分均高于非隐喻解答(均P<0.001),再认反应时均短于非隐喻解答(P<0.001);解答的顿悟性得分与再认辨别力、再认判断标准和再认自信程度得分及再认反应时均正关联(β=0.67、0.18、0.13、-0.39)。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心理健康情境下使用隐喻可能会增强长时记忆,顿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5年08期 v.39 67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催眠结合正念去中心化技术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个案报告

    吴特东;刘静怡;刘电芝;

    目的:探讨催眠结合正念去中心化技术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例广泛性焦虑障碍个案进行了7次催眠结合正念去中心化技术治疗,主要采用正念去中心化引导、催眠回溯和自我状态疗法。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估治疗前、治疗结束1周后以及9个月后得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焦虑状态和伴随的失眠症状明显改善,14个月内多次回访效果稳定;治疗后SCL-90、SAS、PSQI得分下降,MAAS得分短期内上升。结论:催眠结合正念去中心化技术对本案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有稳定疗效。

    2025年08期 v.39 684-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心理健康促进

  • 八段锦和健步走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刘宁宁;胡令明;张晓晗;卢燕燕;陈雄勃;孙恒;牛馨雨;王思雨;戴兴鸿;刘燕;

    目的:探讨八段锦和健步走对女大学生睡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校睡眠质量较差女大学生90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8分],随机分成八段锦组、健步走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八段锦组和健步走组进行10周干预(每周5次,每次45 min),对照组无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肺活量测试仪、心脏超声波和疲劳量表(FS-14)进行基线及10周干预后测量。结果:八段锦组、健步走组在10周干预后的PSQI、FS-14总分均低于基线(均P<0.001),八段锦组、健步走组心肺功能指标中的每博输出量(SV)、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肺活量体质量指数(VC/W)、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高于基线(均P<0.001)。在基线、10周干预后八段锦组的PSQI、FS-14总分均低于健步走组和对照组(均P<0.001),八段锦组的心肺功能指标中的SV、FEV1.0、VC/W、MVV均高于健步走组和对照组(均P<0.001)。结论:八段锦改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提高心肺功能、缓解疲劳,比健步走效果更佳。

    2025年08期 v.39 691-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社会精神病学

  • 饮食习惯与自我感觉认知减退的关联分析

    种雪;王雪仪;牛杏蒙;郑艺;慕福芹;刘肇瑞;侯衍飞;黄悦勤;刘燕;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自我感觉认知减退现状,探讨饮食习惯与自我感觉认知减退的关联。方法:对山东潍坊、济宁、邹城三地区的11 879名社区居民进行现况调查,使用自制饮食习惯信息收集表评估饮食习惯,使用痴呆早期筛查问卷评估自我感觉认知减退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饮食习惯与自我感觉认知减退的关联。结果:社区居民自我感觉认知减退的检出率为21.4%。既往吸烟与自我感觉认知减退呈正向关联(OR=1.40,95%CI:1.14~1.73)。摄入水果(经常,OR=0.70,95%CI:0.52~0.94;每天,OR=0.60,95%CI:0.44~0.81)、每天摄入坚果(OR=0.62,95%CI:0.44~0.88)、经常摄入菌类(OR=0.74,95%CI:0.57~0.92)及高色氨酸食物(有时,OR=0.79,95%CI:0.68~0.91;每天,OR=0.54,95%CI:0.34~0.87)与自我感觉认知减退呈负向关联。结论:吸烟史可能是自我感觉认知减退的危险因素,而高频率摄入水果、坚果、菌类及高色氨酸食物可能是保护因素。

    2025年08期 v.39 698-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中老年人群主观认知衰退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网络分析

    郭杨子叶;孙钰;牛杏蒙;秦岩;刘肇瑞;黄悦勤;刘燕;慕福芹;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主观认知衰退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网络结构。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山东省(济宁、潍坊、邹城)招募≥45岁的中老年社区居民8 262人。使用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一般信息调查表以收集信息并筛查症状;利用SPSS、R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构建症状网络模型以探索各因素与症状间的关联。结果:中老年人群主观认知衰退检出率为24.53%,“学习使用某些简单的日常工作或家用电器、器械困难”为核心症状,与“记不住和别人的约定”和“日常记忆和思考能力出现问题”(edge=2.13)联系最为紧密。此外,“自评心理状况差”主观认知衰退更严重,与“兴趣减退、爱好改变、活动减少”的联系最为紧密(edge=0.38)。结论:中老年人群主观认知衰退症状之间紧密关联,且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2025年08期 v.39 70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心身医学

  • 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分析

    孙钰;郭杨子叶;牛四方;慕福芹;陈红光;刘燕;黄悦勤;刘宁;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率、抑郁症状检出率以及慢性病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对山东省9 535名≥45岁的中老年人群开展现况调查,采用病人健康问卷、人口学特征及慢性疾病信息调查表进行面访。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慢性病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为8.7%,慢性病共病的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6%,且随着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率呈现递增趋势(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病共病是中老年人群检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1.47,95%CI:1.22~1.78)。结论:随着慢性病共病患病数量增加,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升高,建议加强慢性病疾病治疗和管理,增强对慢性病共病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干预。

    2025年08期 v.39 713-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围产期抑郁发展轨迹的异质性及其相关因素

    王晨;李安宁;侯金芹;姜海利;

    目的:探索围产期抑郁的发展轨迹异质性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对孕中期至产后3个月的孕产妇进行5次抑郁评估,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抑郁症状。同时在入组时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婚姻满意度、社会支持度信息。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抑郁发展轨迹异质性,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 416例孕妇完成至少3次测评,识别出2个轨迹亚组:其中1 023例(72.2%)总体分数较低,抑郁轨迹以抛物线形式进行性上升,称为曲线组;另有393例(27.8%)抑郁轨迹趋于不变,总体得分高,称为直线组。较大年龄、较高婚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者进入直线组的风险降低(OR=0.96、0.94、0.89);自身及家族抑郁病史者进入直线组风险升高(OR=2.50、6.51)。结论:围产期抑郁症状变化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较大年龄、较高的婚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降低持续性较高抑郁水平的风险,个人及家族抑郁病史可能增加其风险。

    2025年08期 v.39 720-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照料倦怠的研究综述

    周冰艳;李文臻;王玮;李永鑫;

    作为工作倦怠的一种特殊类型,照料倦怠不仅会降低照料质量,而且会给照料者和被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波及到家庭和社会层面。本文介绍了照料倦怠的概念、测量工具及理论基础,并对照料倦怠的前因和后果变量进行综述。未来研究应当更加关注照料倦怠的类型以及测量问题,并结合国情探索照料倦怠的干预研究。

    2025年08期 v.39 727-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心理卫生评估

  • 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与手机冷落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赵岽池;马塘生;赵嘉雯;刘嘉;焦丽颖;杨智辉;

    目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OPNSD)是指个体偏向于通过网络满足基本心理需求,本研究探究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与手机冷落行为的动态关系。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340名大学生,间隔3个月进行两次数据收集(T1和T2)。通过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量表(NSPOS)和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BNSGS)计算OPNSD得分(OPNSD得分=NSPOS得分-BNSGS得分),采用低头行为量表(GSP)评估手机冷落行为的4个维度(自我疏离、无手机焦虑、人际冲突、问题认知),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探究变量间的关系。结果:OPNSD得分与GSP得分的同时和继时性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60、0.56,均P<0.001)。T1 OPNSD得分与T2 GSP自我疏离、无手机焦虑、人际冲突维度得分均正关联(β=0.14、0.10、0.11,P<0.001或P<0.05),但与问题认知维度得分无关联(β=0.07,P>0.05);T1 GSP的4个维度得分与T2 OPNSD得分均无关联(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可以正向预测手机冷落行为,表明网络环境中心理需求满足对手机行为的关键影响。

    2025年08期 v.39 73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不同媒体多任务程度个体策略监控时间变化特征

    张杰;余飞;刘少博;张志杰;

    目的:探讨不同媒体多任务程度个体在前瞻记忆测试中策略监控的时间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媒体使用问卷筛选出重度和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各20名。使用前瞻记忆测试的双任务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两组被试测试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正确率、反应时及反映策略监控的额区正成分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媒体多任务个体在前瞻记忆测试中的反应时快于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P<0.001),但二者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媒体多任务个体的额区正成分在3个时间段内均大于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P<0.05),并且振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P<0.05)。结论:重度媒体多任务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付出更多的资源用于策略监控,而轻度媒体多任务个体的策略监控则保持恒定。

    2025年08期 v.39 740-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在成人人格特质与工作家庭冲突关系中的作用

    哈丽娜;尤丽雯;常庆宁;吴一波;

    目的:探讨成人的人格特质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考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在其间的作用。方法:选取18~55岁成人2 079人,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BFI-10)、工作-家庭冲突量表(WFC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通过PROCESS程序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神经质得分与WFCS得分正相关(r=0.11~0.19,P<0.01),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得分均与WFCS得分负相关(r=-0.06~-0.17,P<0.01)。PSSS得分在神经质、宜人性、责任心得分与WFCS得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7.03%、32.86%、48.26%。GSES得分调节人格特质得分[除外向性人格特质(β=-0.01,P>0.05)外]与WFCS得分的关系(β=-0.07~0.04,均P<0.05)。结论: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起中介作用,该中介效应受自我效能调节。

    2025年08期 v.39 746-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